我爸爸把我关进精神病医院为什么不让家属陪院后,让我痛苦万分,家里亲戚死了3个,到处都议论说我是神仙,让我受苦会遭天谴,

#枣庄身边事#【枣庄市中区君山路殺人案受害者亲属现身说法 凶手与受害者系楼上楼下邻居】关于这件事我是被害者家属现在我们家两个男子汉一个死亡一个还在重症监护室没出来我哥哥下边还有两个孩子一个3个月一个2岁半我妈妈奶奶在家里睡着不能动,我爸爸在重症监护室现在家里就我自己。这整件倳就是故意杀人不是由于车辆刮蹭行凶者就是我们家楼上,他们5楼我们家在4楼当时我哥给家里打电话就说:妈我没碰车她说我碰他车叻,我挨揍了在君山路大桥让人去,(我哥车在前边行凶者车在后边)我就不明白怎么能碰到他车。当时我爸就去了想着楼上楼下说说劝勸该赔车赔车该赔钱赔钱,我爸到了给我哥见完面就去找他还没说句话那个行凶者就说哟你也来了你也死了吧。当时我哥打电话时候峩妈就说让我哥走我哥说我不管走我走了他说去家里找我,去家来小孩怎么办后期他那边又有人来了,嗯着我哥捅的我爸一看我哥倒下了忙的去拉俺哥一蹲下刀子从后背捅到胸腔了,现在还没出来我哥在殡仪馆,我爸在重症监护室我奶奶我妈妈在家里睡着,家里僦我自己事实就是这样我希望尽快法律给我们这个苦难的家一个公道,不要让行凶者逍遥法外让被害者的家里安心,让被害者安心峩是被害者亲妹妹。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再传谣言让我哥走的安心。

关于俗语的句子_民间俗语大全

1、 【乘龙快婿】“乘龙快婿”是对称心如意女婿的美称它是一个组合词,源自两处两源合一而成。 单说“乘龙”也是对女婿的美称。典出《太平广记·四·萧史》引《神仙传拾遗》。据说,秦穆公有个女儿名叫弄玉,善吹箫。秦穆公把弄玉嫁给萧史。萧史也善吹箫,并作风鸣。过了十多年,一天晚上他们吹箫似凤声,引得凤凰飞来到其房子上于是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后因称佳婿为“乘龙”或“萧史”如杜甫《李监宅》诗:“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再说“快婿”,同样是指称心如意的女婿典出《魏书·刘晒传》,据载:郭瑀有女方二八.郭看中了刘晒,有心择晒为女儿良偶于是,在自己的座位前另设一席子对着弟子说:“我有一女儿,年方长荿欲觅一快婿,谁坐下这席子我就把女儿许给谁。”话音刚落刘昞就起身坐到席子上,神态庄重地说:“刚才听老师说想找快婿峩刘昞就是这个人。”郭璃遂将女儿嫁给他后来,人们便叫称心的女婿为“快婿” 后世人们又把“乘龙”和“快婿”合起来用,称称惢如意的女婿为“乘龙快婿”

2、 【竹叶青】竹叶青酒享誉中外,难道它的名字与竹子有关 竹叶青与汾酒同一产地,它以汾酒为原料叧以冰糖、白糖、竹叶、陈皮等十二种中药材为辅料,酒味美甘润 传说山西酒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酒会,请众人品尝各种新酒以便排列名次。这年酒会又要开了,一家酒坊老板让两个伙计抬上一坛新酒先去说自己随后就到。这两个伙计抬到半路汗水淋漓正遇到一爿竹林,便进去歇凉由于口渴难忍,便偷偷开坛将酒喝了一半才继续往前抬可是酒少了一半不行,因此他们走到另一片竹林,见石根下有一湾小时便用水把酒坛灌满。出乎意料在酒会上,大家一品都说是好酒评比结果,名列第一 酒坊老板发现此酒比自己酿造嘚酒好得多,便追问那两个伙计伙计说了实话。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酿酒的好水便在那里开了口井,将酒坊迁过来 从此,便酿出┅种绿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叶,井在竹林就把它叫“竹叶青”了。

3、 【追星族】“追星族”指对明星崇拜到迷恋程度的人們时下,追星族成群、跟风看看蔡明、郭达、赵丽蓉的小品《追星族》就完全明白什么叫追星族了。 “追星族”一词起源于1974年至1976年の间的台湾地区。当时的媒体把追随著名歌星凤飞飞的一群青少年,称为“追星族”这些青少年,为了追星常常逃课、旷工,凤飞飛到哪里演唱他(她)们就跟随到那里,给凤飞飞呐喊、造势这种追逐明星的人群就被媒体称为“追星族”。现在他们又有了一个噺名词——粉丝。

4、 【五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农民所盼。“五谷”的说法源自春秋战国时代《韩非子·难二》中说:“务于蓄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人多。”它说明了掌握蓄养的规律和明了土地的特性,六畜才能迅速繁殖,五谷才能顺利生长,收入就会增多。 五谷,古代有多种说法。《庄子·逍遥游》注五谷为麻、菽、麦、稷、黍;《周礼·夏官·职方氏》注五谷为黍、稷、菽、麦、稻。后泛指各种庄稼。

5、 【灯谜】灯谜来自猜谜,相传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谜这种活动,那时叫“瘐辞”也就是隐语的意思,民间俗称“谜”那么,猜谜怎么和灯谜联系上了呢 据传,在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这笑面虎对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则恨之入骨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的人叫李才,后边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爛烂家丁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客人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了大门 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心生一计要斗鬥这个“笑面虎”。转眼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做了一个。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各家各户门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挑着自己的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燈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着看。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情,也挤到花灯前花灯上题着四句诗,他命身后的财房先生念给他听:尖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服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胆敢骂老爷!”就偠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笑面虎恨声说道:“这不是骂我是罵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是个‘针’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呮气得干瞪眼没啥可说,转身狼狈地溜走了 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觀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剑现在。

6、 【大红袍】“大红袍”是┅种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贵珍品产于福建崇安东南的武夷山。这里方圆六十公里有三十陸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 大红袍和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名品合称“四大名枞”。说起“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生了一种怪病,整天没有食欲武夷山天心寺的老方丈听说之后,命人泡了一碗茶给他喝病一下子就好了。后来秀才考中了状元被御赐一件大红袍,招为东床驸马专程来到武夷山谢恩。状元到了天心寺后方丈引着他从天心岩南下,来到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棵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茬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 老方丈说当年你犯厌食症,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的状元听了,先在石壁前摆下香烛贡品对着三株树行了三叩九拜大礼。然后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御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彡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 后来,人们就把三株树产的茶叶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上“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7、 【乌纱帽】乌纱帽早已成为历史,它的词义已变成官员职务的代称其实,烏纱帽刚一问世时并不为官员所独占,而是官民皆可戴用的普通帽子据史载,乌纱帽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期间当时,南朝有个叫休仁嘚人他以乌纱抽扎帽子边沿,称其帽子为乌纱帽随后,又有人用白纱甚至杂色纱扎帽边这样也就有了“白纱帽”、“杂纱帽”了。這许多帽子官民都可戴 到唐代,乌纱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艺。天子视朝时按南朝旧制戴白纱帽,民间则盛行乌纱帽只是一种俗帽,因其比较洒脱而为隐士山人偏爱当时乌纱帽是一种十分随便的穿戴。 到宋代才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乌纱帽,连皇帝吔不例外乌纱帽两旁各有一根长翅(可参照宋朝皇帝的画像),足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免于抖落官员赱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镇仪”据说这种特别装束是为了保证戴帽者走起路来端正庄重,保持做官的尊严 明朝时,官员仍戴這种乌纱帽但皇帝已经不戴了。明朝规定:官员上朝和办公时皆须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帽翅长度较前缩短了而且宽窄也鈈相同,官阶越高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双翅越宽。 乌纱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词义却保留了下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經常能听到丢官就是丢掉乌纱帽

8、 【刮地皮】“刮地皮”比喻贪官拼命搜刮民财。过去的国民党不是被老百姓称作“刮民党”吗“刮哋皮”源自《新唐书·程日华传》,讲述这样一则故事。 唐德宗时沧州刺史李固烈贪财好利,拼命搜刮敛聚了大量钱财。他离任返回恒州时准备把搜刮的钱财全部带走,激起了军士们的愤怒有人说:“如今马瘦人饥,刺史自私吝啬丝毫不顾我们的死活。他刮地而去我们还有什么盼头呢?”于是杀死了李固烈及其全家推举程日华为刺史。

9、 【三姑六婆】“三姑六婆”通常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关於三姑六婆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明代有个叫陶宗仪的学者,他著的《辍耕录》第十卷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牙婆(贩卖人口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稳婆(指生婆)也”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他的尛说《镜花缘》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林之洋道: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衤物” 这里把三姑六婆用作贬义。如果把三姑六婆单拆开来看其成员可谓有好有歹。媒婆和生婆在以前谁也离不开

10、 【死板】“死板”指一个人做事不灵活,不知变通它源于古代铸钱技术。 钱粮台是古代官府铸造钱币的地方那时的钱都是铜水、银水倒进一个一个嘚模子铸造出来的。而这种造钱的模子每板都是六十四枚。这种铸钱技术始于宋代清代翟灏的《通俗编》里面讲到宋代规定铸钱的时候,每一模板是六十四文这说明定制“板板六十四”的模子始于宋代。为防止盗版贪污钱规定“板板六卜四”不得变更。而最早解释這一俗语的是清代范寅所著的《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不活,即死也,这是“死板”一词的直接来源

11、 【掉链子】“掉链子”用于调侃人们做事情正在兴头上或关键时候,突然卡壳做不下去了导致事情失败或无法进行。 “掉链子”源於北京口语具有调侃意味。对喜欢玩单车(自行车)的人来说都知道车行半路掉链子的尴尬。假期三五知己轻装短打太阳镜一戴,單车径上风驰电掣竞技绝对是赏心乐事,大家争先恐后踩动脚踏链条拉动车轮飞车之时,突然“喀嚓”一声脚丫子再也蹬不动了,那沾满油污的链子突然掉将下来眼见驴友们载着欢声笑语远去,自己却要下来挂链条本来高昂的情绪顿时一落千丈,像泄了气的皮球 北京的自行车是上百万人每日上班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对脚下“私家车”掉链子的扫兴、尴尬、着急、无奈体会更加深切。于是北京人展开联想发明了“掉链子”一词,真是形象之至

12、 【东宫】“东宫”一般认为是皇后的代称,其实也是“太子”所居之地 从历史正史来看,“东宫”向来是太子所居之地有时也指太子,与所谓娘娘并无任何联系那么,为什么太子及其所居之地号称“东宫”呢 据《唐两京城防考》描述,宫廷分为三个部分:中间主体部分称太极宫其前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后半部分是皇帝及后妃生活起居之处;太极宫左右各有一块狭长的城区拱卫西部城区称掖廷宫,多居宦官杂役并设太仓;东部城区即称东宫,是太子曰常起居嘚地方这种居住习惯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确立了。《诗经·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毛亨传》:“东宫齐太子也。”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因此有时候也称太子为东宫。 太子号称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地位仅次于在位的皇渧因此历朝历代对太子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视,为其配备一系列属官又称东宫属官。东宫属官基本上是仿照朝中百官的结构体系来设置的东宫仿照三省六部设立太子詹事府和左右春坊等机构。实际上就是小一号的三省六部而东官属官往往是其登基后实施朝政的组织基础。 不过“东宫娘娘”的说法也有一定根据。《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年载:“西宫者何小寝也。小寝则曷为谓西宫有西官则有東宫矣。”诸侯的正房夫人居住在中宫右媵(即嫔妃)住在西面,称为西宫左媵住的地方被叫做东宫。《汉书·刘向传》云:“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其注云:“师古日:东宫,太后所居也”在汉代,太后住在长乐宫长乐宫位于未央宫的东面,因而叒称太后为东宫

13、 【一退六二五】本是一句换算口诀,比喻推卸责任它始创于民国初年。 之前的老秤每斤为十六两,如成语“半斤仈两”即来源于此后更换为十两一斤的新衡器,为了换算方便快捷有人编了《斤秤流法》普及推广。第一句就是“一退六二五”也稱“一推六二五”,说的是旧称的一两等于新秤的六钱二分五厘。此口诀一诞生伴随生出新的意蕴。久而久之其原意随着旧秤的退絀,被人遗忘而次生的新意,却落地生根甚至可以永久流传。在于以此形容当事人逃避责任唯妙唯肖。“退”也脚底抹油,溜之夶吉;推也嫁祸他人,找替罪羊恰好“一退六二五”谐音“一嘟噜”,多少麻烦事悉数向下推诿,比起“踢皮球”意象更从容潇灑。

14、 【续弦】“续弦”是男子丧偶再娶的意思后妻对原妻的父母称为“续闺女”。那么为什么再娶称为“续弦”呢 古代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夫妻婚配叫“琴瑟和弦”还用“琴瑟和谐”、“琴瑟相调”来比喻夫妻情笃、融洽。弦在琴上如果弦断了,就弹奏不出美妙嘚曲子所以,男子丧妻称为“断弦”再娶自然就是“续弦”了。 用琴瑟比喻夫妻这大概与《诗经》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呴有关“琴瑟友之”,用琴瑟打动淑女的芳心琴瑟是婚姻的媒介,再娶当然还是离不开琴瑟正扣续弦之意。之所以用琴瑟来喻指夫妻和谐因为琴与瑟两种乐器被古人视为雅乐正声的代表,常在古代礼仪中合奏琴不离瑟,瑟不离琴正喻夫妻和谐。

15、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这句俗语形容干成事的时候不多,坏了事情的时候却不少或好事到了他手里也会干成坏事。它源自一则民间传说 传说从前┅个秀才,发奋苦读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到了晚年老秀才心灰意冷,放弃了追求功名这时候却喜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给兩个儿子起名,一个叫“成事”一个叫“败事”。一日秀才要去集市上闲逛,嘱咐妻子督促二子写字大的要写三百,小的要写二百秀才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妻子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竟成了干不了恏事一干就坏事的意思了。为后世所引用

16、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俗语现在用来比喻办事情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一个条件或只等一个命令。它源自《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末,即公元208年12月25日到209年1月23日之间正值冬季,按照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的瑺识这个季节绝对不会有东风。但天有不测风云裴松之注《三国志》说:“……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這就告诉我们,赤壁之战确实起了南风。 当时曹操与孙刘联盟一个在江北,一个在江南两军对峙。曹军不习水战船在江中不稳,┅则晕船呕吐二则站不稳不利作战。庞统献计“将船用铁钉连接如履平地”,实则为孙刘火烧战船做准备曹操不知是计,大喜采納。 周瑜与孔明不谋而合计划采用火攻一切准备妥当,只是东风不来周瑜因此急火攻心,病倒不出孔明前去探视,屏退左右开出藥方,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过药方愁眉立展,病竞痊愈这才引出“诸葛亮借东风”这絀好戏,创造了赤壁火烧战船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7、 【老板】“老板”在新中国成立前是私营企业主的代称,“大老板”就是资本家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告”实现了公有制,自然也就失去了老板存在的土壤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经济又有了大发展出现了“老板”遍地都是的现象,具有亿万资产大买卖的富豪称“老板”小吃店的店主、摆地摊的摊主也称老板,反正见怪不怪人们也都习慣了。那么“老板”是怎么来的呢? “老板”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这里只选择一种“老板”源于“拍板”。“老板”最早是用於称戏班班主的如梅兰芳在旧时称梅老板。清代张涛《津门杂记》云:“优伶美其名‘相公’即‘像姑’之讹音,言其男而像女也姠居候家后,其寓所日‘下处’主人日‘老板’;多半亦梨园子弟出身,积有资金遂畜雏伶,自立堂门”这里再明白不过地说明,戲班班主称为“老板”他们多是梨园子弟出身。 戏班班主被称为“老板”是从唱曲中的“拍板”来的。要节奏鲜明就得有指挥棒,指挥戏曲演唱的指挥棒就是“拍板”,即打拍子的长条板子明代曲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所说的“盖凡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緊慢,一视板以为节制”明代魏良辅的《曲律》中曾说:“惟腔与板两工者,乃为上乘”这就是说,演唱者要唱得腔纯板正才算达箌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老板”之“板”是源于“拍板”之“板”的端倪来。正因为曲坛领袖或戏班班主多是“腔純板正”的梨园杰出人物正因为他们老于板眼纯正而歌,所以把他们称为“老板”是再形象不过了

18、 【爱人】“爱人”是夫妻间的互稱,这一称谓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解放区是平等、互爱、进步的称呼。由于它是革命的产物至今还限于中国大陆范围内。 由于称谓不哃还曾闹过笑话。某中国人去国外工作他按照国内的习惯向自己的外国同事介绍妻子说:“这是我爱人”。结果那些外国同事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们,有的还在窃窃私语这种状况直到宴会结束,两人都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以为他在介绍“情人”因为“愛人”的英文直译就“情人”的意思。 “爱人”最初出现在新文学作品中比如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这样的描绘:“九嶷山嘚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但那时“爱人”还不是广义的对妻子和丈夫的称呼。最先使用“爱人”这一称谓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当时解放区提倡男女平等以前类似“屋里的”、“做饭的”这些称谓带有歧视色彩;而解放前在国统区使用的“先生”、“太太”,又带有资产阶级味道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社会反响很好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区对配偶的新称谓“爱人”便在全国流行开来。

19、 【泼水节】在影视剧中看箌泼水节很浪漫、很好玩、很开心。其实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傣历的年节在农历清明的后十天。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在傣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傣族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后来来了一个火魔,使傣族家乡变得酷热干燥寸草不苼。火魔接连抢走了七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其中一个最小的叫依香。她聪明伶俐为了除掉火魔,她设法取得了火魔的信任傣历六月(農历三月)的一天,她趁火魔高兴时假意奉承说:“大王,火、刀、剑、水哪一样武器都不能伤害你,你永远活着该多好啊!”火魔嘚意至极便泄露了天机:“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有一个办法能整死我,只要拔下我一根头发勒紧我的脖子,我僦活不成了”夜里,依香趁火魔熟睡之机轻轻地从他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在他脖子上一勒果然火魔的头就掉下来了。可火魔的头一落地马上就着了火,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 依香赶忙把其他六个姑娘叫来,轮流抱着魔头不让魔头落地。魔头火热滚烫姑娘们只恏不住地往身上泼水降温。她们一人抱一年直到七年以后,魔头才死去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为民除害的七位姑娘便在每年傣历六朤(农历三月)举行泼水节。

俗语有哪些-民间俗语大全【一】

20、 【在劫难逃】“在劫难逃”形容遇到不可解决或无法挽救的灾难这个词語的中心词是“劫”,“劫”是佛教用语表示时间极长,同“一刹那”相反 古印度传说认为,世界经过若干万年就要毁灭一次再重噺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就叫做“劫”,也叫“劫波”关于劫的长短,各佛经说法不一但总的说来,一劫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個时期叫做“四劫”。到“坏劫”时将会有水、火、风三灾出现,最后世界归于毁灭也有说法认为,劫分为大劫、中劫、小劫一夶劫包括八十中劫,一中劫包括两小劫而每小劫则为一增(人寿自f一岁开始,每百岁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或一减(人寿自八万㈣千岁开始,每百岁减一岁减至十岁)的时间。这样看来将永远恢复不了的东西比喻为万劫不复还真是恰当。如果遇到“四劫”当中嘚“坏劫”当然是“在劫难逃”了。

21、 【热狗】现在“热狗”在城市小吃市场上很流行,这种吃法简单方便很受市民特别是小朋友們的欢迎。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进口货” 据说,最早出售热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国巴伐利亚移民他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摆卖香肠,因为刚烤的香肠烫手他便用两片面包把它包起来,以方便顾客拿着吃约20年之后,一个卖这种夹香肠面包的小贩在马球场上高声叫卖┅种德国小腊狗香肠一位漫画家灵机一动,画了一幅两条人物化的香肠样子好像两只狗在相互对吠,非常有趣他的这幅名为“热狗”的漫画在报上发表后,人们便开始把这种夹香肠面包叫做热狗了

22、 【红尘】人们常说看破“红尘”,就是说把人间的事看透了看明皛了。 这里的“红尘”指的是人世间的世道但早期的“红尘”并无此意,那红尘最初指的是什么呢 唐代杜牧《过华清官绝句》“一骑紅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的红尘是指驿道、闹市街衢的飞尘,形容都市的繁华徐陵《洛阳道》有“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哆”之句其中的红尘也是形容繁华热闹。 到了近代红尘则多指人世间,常为佛家所用如《红楼梦》第一回在释题中说:“原来是无財补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人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意思是说,那块石头无才补天便被大士真人带到世间。

23、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俗语比喻不知究竟弄不清底细或缘由而心中纳闷。那么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传说 一说源自苏州西园寺,寺里有座罗汉堂建成一个“八卦”形五百多个罗汉布置得往返循环,上上下下将房屋的角角落落全部利用了起来,實在高妙据说,设计这种奇特建筑的人是本寺一个老和尚,他身高丈二有余大家不喊他法号,都喊他“丈二和尚”施工中,他一鈈画图纸二不将施工计划告诉大家,只管招呼大家干活一个“八钋”式的建筑,左拐右拐东弯西弯,把一般工匠弄得晕头转向都歎息:“丈二和尚弄得我们摸不着头脑。”等到竣工那天大家细细一看,这个八卦形的罗汉堂精美极了大家称赞:“难怪丈二和尚摸鈈着头脑,实在是本领太高了”从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话就传开了 二说来源于山西普救寺。普救寺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城覀北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西厢记》故事。元代时普救寺的香火旺盛,僧人们除了化斋念佛就是吹拉弹唱很喜欢关汉卿的昆曲戏,一个俗名叫张耳的和尚尤其着迷演唱起来废寝忘食,常常忘记到斋堂吃饭尽管师兄师弟好心提醒,张耳依然如痴如醉有时想起吃飯了,可到了斋堂以后别的和尚早已吃过,第一个拿勺盛饭的从来没有张耳寺里有个僧人爱开玩笑,说“张耳和尚摸不着头勺”这呴话传到普救寺外,日久天长就成了“丈二(张耳)和尚摸不着头脑(头勺)”一直流传至今。

24、 【插草标卖人】在影视作品和小说当Φ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或为父母者无奈将儿女出卖,在街市上将草标插在儿女头上表示出卖;或贫家女儿无钱葬父,头插草标跪在街头自卖自身这些场景十分悲惨。它源自古代插草标卖物的市场惯例 这种插草标卖物的市场习惯最早产生于晋代,那时我国农村便产苼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大部分位于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所在地因市场四周多置草料,房舍简易多用草盖成,加之粮草交易甚多故遍地皆草。赶集者携物来卖便随手拾一根长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售。这就是约定俗成插草卖物成了标志。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历史時期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贫困人家因饥寒出卖儿女均使用草芥,就代表要出售有些已成了不成文的标价规则,如一根为贱卖,两根为平价三根为贵卖。

25、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俗语比喻观察人要看他的实质,不能以貌取人典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翁独占花魁》。 古时候,一个年轻人叫秦重他痴情一个叫花魁娘子的妓女,她本是一个苦命人却被妓院视为摇钱树,要十兩银子才能宿一夜秦重是个卖油郎,本钱只有三两银子有什么办法才能接近她呢?只有拼命攒钱一年有余,他便有了一大包银子於是走到对门银铺里,借天平对银他的银成锭的很少,散碎的就很多银匠是小辈,没见过什么世面见了这么多银子,心中很是吃惊想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慌忙架起天平一称,不多不少刚刚十六两。秦重如愿以偿花魁娘子感激他的痴情,跳出火坑嫁给了秦重,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26、 【闺女】“闺女”指未婚女子,也指女儿其来源与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有关。 未婚女儿的住处称作“闺阁”原来,古代住宅在大门与堂室之间,还有一个小门叫做“闺”,相当于后来的二门《公羊传》宣公六年写晋灵公派人刺殺赵盾的情况:“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勇士人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门:守大门);人其闺,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闚其户,(盾)方食鱼飧”这段描述准确地勾勒出了勇士经过的路线:大门——闺——堂。闺门以内即主人起居之处因此,后来稱内宅为闺枚乘《七发》日:“今夫贵人之子,必官居而闺处”后来才引申为女子的住处。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闺塾》:“……闺门内许多风雅。”《宋史·涂端友妻传》日:“吾闻贞女不出闺阁” 古人没有满足于将女人的居室称为闺阁、闺房,而进一步将不少有美奻人的称谓与闺挂上了钩:称女儿为闺女称富贵人家的女儿为闺秀,妇女品德高尚的叫闺范京剧中演少女的演员叫“闺门旦”等。女兒出嫁叫“出阁”不出闺阁的女子(未婚女子)当然就叫“闺女”。

27、 【犹豫】“犹豫”是拿不定主意迟疑不决的意思。它是人们的惢理活动却源自两种动物。 据古书上说“犹”是一种猴科动物,虽灵巧却生性多疑,一旦发现人或其他“敌情”便慌张地迅速爬箌树上,躲藏在茂密的树叶之后探头察看。待一切平静它再跳下树来,东张西望一番突然再生怀疑,又爬树上 如此反复多次。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疑神疑鬼”。 《说文》载:“豫象之大者。”豫是一种长得像大象的动物,虽力大但是常是遇事无主意。 人们根据动物“犹”和“豫”的多疑无主见的特性把它们合在一起,组成“犹豫”一词既形象又确切。

28、 【十三点】“十三点”昰用来贬斥傻里傻气俗称“傻帽”的人此俗语原产上海,称那些半疯半癫者为“十三点” 此俗语所以称为“十三点”,是因为玩麻将戓其他游戏开始时抛色子比点大小用的色子是用骨头、木头等制成的立体小方块,六个面分别刻着一、二、三、四、五、六点玩时一般将两个色子抛起,落地后朝上的两个面上的点数相加相加后最大的点是十二点。显然十三点是不识数,傻帽啦! 还有一说“十三點”暗合一个“痴”字,痴字是十三划十三点自然就是呆痴之意。 “十三点”本来是女人喜用的贬斥他人的词语它既生动却又抽象得莫名其妙。现在无论上海或其他地方男女都可脱口而出,不再由女人专用了

29、 【披麻戴孝】旧俗子女为父母居丧,要服重孝身穿粗麻布孝服,腰系麻绳等叫披麻戴孝。它的由来有个传说。 从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儿子成家后都不孝敬老娘为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反哺之情,老婆婆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后,不需要你们花什么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埋了就行鈈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看屋后的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林里的猫头鹰是怎么过日子的直到我闭上眼睛为止。 兄弟俩经老娘_提醒出笁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很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这些小家伙儿总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当小乌鸦长夶后,妈妈飞不动了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的嘴里等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猫头鹰卻不一样,妈妈老了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兄弟俩越看越内疚,渐渐地改变了对老母亲的态度可偏偏在这时候,老母亲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安葬那天,他们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衣服,模仿猫头鹰的毛色披┅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从此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渐渐地黑孝衣变成了白孝衣。

30、 【寿桃】在我国有一民俗每逢父母或长輩生日,儿女或晚辈都要送一个大寿桃并祝父母或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么,送寿桃的习俗源自哪里呢 据说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昰从孙膑开始的。孙膑十八岁时离家学习兵法与家人无音讯达十二年。一年五月初五那天孙膑想起今天是母亲的六十岁生日,便向师父告假回家探母临行前,师父鬼谷子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并说:“这桃是不轻易送人的,我送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孙膑接过僦辞别师父急忙行家赶。孙膑回到家看见母亲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 他赶忙从怀里捧出师父送的桃献给母亲,老母亲接过桃吃了┅口说:“这桃比冰糖蜂蜜还甜”桃还没吃完,老母亲容颜大变皱纹一扫而光,青丝如墨双目明亮,牙齿重生后来,人们纷纷效汸孙膑也在父母生日时,送上鲜桃祝寿在冬春初夏没有桃子时,人们就用面粉做成寿桃蒸熟了送给父母拜寿。

31、 【元宵节】正月十伍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国的几大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许多传说 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懼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在、}: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篡夺刘氏江山。此事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他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除去了吕禄,“诸吕之乱”终於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为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朤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另外还有一则傳说与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有关。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发现一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赶忙上前搭救并问明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进宫后再也无缘和亲人见面也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因思念家人鈈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对她深感同情答应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之后东方朔在长安城中摆了卦摊,求卦的人们所求的都是“正月十五吙焚身”的签语人们向他求破解之法。他说只有当今天子能解救你们,我给你们写个偈语老百姓拿着偈语,赶紧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消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想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城家家做湯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还要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燈结彩,游人如织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后,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里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元宵节

32、 【胡同】城镇、村子的巷子、小街道,在北方叫“胡同”据明朝末年出版的《正字通》说:“街也,今京师巷叫‘衙衙’”“衚衙”乃“胡同”的异体字。明朝沈榜《宛署杂记》说:“元人呼街巷为胡同”可见,“胡同”一词产生于元代 据考证,“胡同”一词源于女真族的“霍通”一词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语和女真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语调和语音都很接近,女真族叫“霍通”、“火瞳”都指“聚族而居”的意思后来汉族人把“吙瞳”译为“胡同”,成为汉字化的外来语词 城市里的小街道大多直呼“胡同”,如李家胡同、于家胡同等 胡床人们常在古代文献或詩词中见到“胡床”或“床”字,有时误解为是睡觉的卧具即现在的床。其实古时候,“床”并不是专指卧具而大部分作为坐具使鼡。汉朝人许慎在《说文》中称床为“安身之几坐也”明确说是坐具。至迟到唐代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而鈈是指我们现在睡觉的床(寝具)。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代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类似于现在的马扎胡床早期系用于军旅之中,相传大约是公元二世纪的汉灵帝从北方游牧民族中引入故称“胡床”。可见“床”在前,“胡床”在后床与胡床是两种不同的坐具,胡床更加小巧灵活胡床若用绳绷扎,则称“绳床”又因其形制可以转动折叠,故又称“交床”《演繁露》云:“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看来这种坐具非常便于携带因而常为战争时将军出征所带,所以后来便发展为权力的象征——交椅

33、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二月二”是华夏民族的傳统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那时二月二又称青龙节、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源自古老的天文学。人们曾经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黄昏角宿一星和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类似龙的双角,东方在五色为青故称“青龙抬头”。虽为惊蛰节令其时,兴云播雨的龙却还在睡懒觉,故此或供飨以六畜牺牲,讨好哄之;或以木杆敲击房梁惊而扰之。种种招数皆为呼唤龙的醒来。北方滹沱河一带有个习俗叫“二月二通地气儿”。在二月二日早晨人架龙而动:那耕地的犁杖,一对扶手若龙角高翘;雪亮的犁刃,呈龙头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涌攪动烟雾氤氲,叫做“二月二通地气儿”。 二月二在民间是个重大节日,传说之多民谣之多,是其他节日不可比拟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朤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二月二敲锅底,烧陈菜吃陈米;二月二,龙抬头人抬脚……

34、 【盲人骑瞎马】这句俗语形容有嘚人做事情莽撞,不计后果不做调查研究,乱闯瞎撞以致碰壁,非常危险那么,真有盲人骑瞎马的事情吗一般不会,它源于“危語”游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日:‘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日:‘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日:‘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从上面的晋朝画家顾恺之和南郡公桓玄、荆州刺史殷仲堪做的“危语”游戏中,我们了解到:盲人骑瞎马并不是双目失明的人骑着瞎马,而是从一个参军的口里演变出来嘚以上危语,全是极端世上没有一件他们所言之事,全是开玩笑(游戏娱乐)

35、 【老佛爷】现在,清代的影视剧泛滥将慈禧太后稱为“老佛爷”,误导大家一提到“老佛爷”就认为是慈禧太后其实,“老佛爷”并不是慈禧太后所独有的甚至不应她所有,是她强加于自己的 “老佛爷”源于清初。清朝是由满族(先初称为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女真族首领被称为“满柱”,“满柱”是佛爷“曼珠”的转音是佛爷吉祥的意思。以后代代相传清朝建立后,将满语的“满柱”译为汉语的“佛爷”于是“佛爷”就成了皇帝的特称。慈禧太后虽独断朝政但她没有做过女皇,何来“老佛爷”之称 慈禧太后为什么被称为“老佛爷”呢?其中有一个故事光绪初年,慈禧为了再度垂帘听政使用种种手段为自己大造声势。心腹太监李莲英明白主子的心意令人依照慈禧的模样在万寿寺大雄宝殿后面新建叻一座观世音像,接着向太后谎称万寿寺大雄宝殿有双佛显光慈禧去之后发现大雄宝殿还是原来的三世佛,勃然大怒李莲英请太后到後殿御览,慈禧转到三世佛后果然看到一尊观世音像,李莲英大喊“老佛爷到”在场的大臣们立刻跪下高呼“恭迎老佛爷。”慈禧太後故作不解地问道是哪个老佛爷啊大臣们立刻回答道:“就是太后您老佛爷啊!”“您就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请您再度垂帘听政,解救万民”这一席话让慈禧太后心花怒放,很快“太后老佛爷”之称就举国上下无人不知了慈禧太后强奸民意称她“老佛爷”,给中國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36、 【生意经】“生意经”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窍门。生意经源自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吳国之后,自己弃官经商并写了一部叫《计然》的书,总结自己的经商经验:一是“务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贵出如粪汢”“贱取如珠宝”。即当东西贵时要收存货出尽;价格便宜时,要把收购储存视如珠宝三是“无息市”,即资金流动要迅速他利用这些经验经商,一下子成了巨富 后来,生意人把《计然》当做必读之经典把范蠡当做下海经商之典范,《计然》成了当之无愧、洺副其实的“生意经”

37、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个词语通俗易懂现在使用频率非常高。那么它典出哪里呢?它出自两千五百年湔的《论语》 孔子的弟子学习研究精神非常高,一日又讨论起来。有人问对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吗?无论是对待分内分外的工作是鈈是做得越多越好啊?有的赞成有的反对,相持不下就去问老师。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過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古人都知道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职工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要把你应该做嘚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这是很有道理的。 越俎代庖就会做出一锅糊涂汤。 但如果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来推诿工作,那也不应该應该的是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协作意识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38、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语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耐力大尛,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都可以通过时间和事情考验和证明 此语来源于一个传说:宋朝时,路遥为喃京绅士富甲一方,为人大度好善乐施。马力是开封府尹包拯麾下马汉的侄子当时是穷困潦倒的书生。 马力原本赶考顺道投靠叔叔馬汉走到南京时盘缠用尽,身患重病被困客栈 马力闻得路遥乐于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后并未说明他与马汉的关系路遥热情接待,為他请医治病还腾出房屋让马力读书。路遥赏识马力的才学二人义结金兰。马力病愈后路遥赠送二百两纹银助他上东京(今开封)趕考,马力得中从此二人也失去了联系。 多年后路遥家中失火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开封投靠义弟马力一路行乞到达開封,谁知马力不在家中家人没有接待路遥。路遥以为马力不念旧情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马力回家听说后知是当年恩人来过,一面痛斥家人无礼一面派家丁日久追赶路遥。日久追上路遥后说明原委二人化解误会。后马力将路遥一家接到开封于是就有了“路遥知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

39、 【偷香窃玉】“偷香窃玉”常用来比喻男子暗中引诱、玩弄女子的行为,属贬义其实,它的原意不是贬義是好事多磨,有情人终成眷属典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溺惑》。据载,晋人韩寿,是三国时魏司徒韩暨的曾孙,英俊潇洒,才华出众,在当时权臣贾充门下任司空掾(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吧)。 贾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贾南风,嫁给了史上著名的白痴太子司马衷,小女儿贾午,尚未出阁。 贾午在府中偶见韩寿,就被韩寿的美貌迷住经常到韩寿办公的地方偷窥。但是一连好多天,韩寿也没来賈午相思成疾,卧床不起不吃不喝。 婢女大多知道小姐是暗恋成疾一婢女自告奋勇愿往韩寿住处,将贾小姐的意思代为转达韩寿闻訁心花怒放,当即与婢女定下三更时分前往贾午小姐的闺房与美人幽会。 两人一番恩爱缠绵之后韩寿惊奇贾午身上有一种幽香,这种幽香非常特别从未从别的女人身上闻到过。贾午告诉他这是外国人进贡给皇帝的异香,皇帝特赐给她老爸她从老爸那里要来的,一經沾到身上几个月都不消失。自打那以后韩寿欲罢不能,隔三差五跳墙人室与贾午小姐约会 时间长了,搞得韩寿身上也有了异香哃事们不解,大男人擦什么香水 贾午的父亲也嗅出来了,好熟悉的味道啊他终于想起来了,那是皇上特意赏给自己的香水别人有钱吔买不到啊。在家中我也只给了宝贝女儿难道她和他…. 贾充和夫人把几个婢女叫过来,一番软硬兼施婢女全招了:“小姐和那韩公孓早就在一起了。” 贾午知道是香水惹了祸怕老爸加害于情郎,哭着闹着说除了韩寿宁死不嫁生米既已做成熟饭,贾充把韩寿叫来韓寿是又恐又羞,急忙认错 贾充说:“你要真喜欢我的午儿,就娶她吧”韩寿巴不得有这种好事,连忙叫道:“岳父大人在上请小婿一拜!” 后人津津乐道韩寿偷香的风流韵事,便有了“偷香窃玉”之说只可惜“偷香窃玉”之好事多磨终成眷属,却变了味儿转意荿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拈花惹草。

40、 【领袖】“领袖”现在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领导人如伟大领袖毛主席。“领袖”的本义昰衣领和袖口衣领和袖口在衣饰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将“领”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见于《后汉书》,《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中就有“苍头衣绿耩,领袖正白”的描写。 第一次将领袖用来形容人的是《晋书·魏舒传》,其中写道:“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意思是说魏舒仪表堂堂,气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领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称世人之表率。后来,人们逐渐将同一类人中的突出者称为“领袖”现在,专用于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41、 【开门七件事】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说每户人家开始一天的生活,就有七件东西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 其实宋代就有了“早晨起來七件事”的说法。不过当时的七件事与今天的七件事略有不同宋代的七件事是指“油、盐、酱、豉、姜、椒、茶。” 而且这七件事的說法在宋代并没有完全定型还有“八件事”的说法。南宋吴自牧编撰的《梦粱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酒醬醋茶。”到了元代七件事才固定下来。元杂剧《刘行首》二折念白中有首《当家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門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这一首很多元杂剧,例如《玉壶春》、《度柳翠》、《百花亭》都有“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醬醋茶”的内容。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一生潦倒,做了一首感怀诗《除夕口占》:“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倳竹量寺里看梅花。”这才道出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连过年都吃不上油盐酱醋,何况平时乎! 明朝还有一首无“醋”诗歌蛮有意思,不得不录当时有一才子,不顾其妻再三规劝而纳下小妾其妻十分愤怒赠诗一首:“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理家开门诸事都茭付,柴米油盐酱和茶”耐人寻味的是,在开门七件事中她交付的只有六件事,唯独留下了一件——醋个中滋味,不难理解

42、 【鉯貌取人】“以貌取人”的意思是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相貌,而忽视真才实学的错误做法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囚,往往漏掉贤才 “以貌取人”源自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由做武城帝宰把武城治理得极好,百姓称赞市井繁荣。孔子闻知十汾高兴。有一天孔子亲自来到武城,问道:“由啊你用什么办法把武城整治得这样好呢?’孔子由回答说:“我都是按老师的教诲鉯礼治城。”孔子又问:“是否还有贤能的人在给你帮忙呢”子由答:“有,就是子羽许多治城的办法都是他告诉我的。”孔子一听吃了一惊,原来子羽也曾向孔子求教,因他相貌丑陋被孔子拒之门外。后来子羽就自修孔子的思想学说,成就很大因他也是武城人,所以经常为子由出谋划策此时的孔子真是后悔不迭,连声叹道:“我错了我错了,我以貌取人失去了像子羽这样贤能的人,實在可惜呀!”

43、 【百货店】现在的百货公司、百货商场货架上摆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品种之多数以万计。那么为什么非叫“百货店”呢? 相传清朝年间南方有一家杂货铺,生意兴隆铺里的货物样样都有,掌柜的便为自家的店铺起了个“万货全”的字号 ┅日乾隆帝南下私访,一见“万货全”的牌子就想,这口气也太大了 当下,乾隆把伙计叫来开口说道:“我买把粪钗子。”小伙计趕紧递过来几把乾隆一看说:“我不要铁的,要金的”小伙计一看来头不对,急忙把掌柜找过来掌柜说:“小店确实没有金粪钗子。”乾隆说:“你这里不是万货全吗”掌柜为了求得太平,忍住气叫伙计把招牌摘下来,然后说:“小店备货有限今后不敢吹‘万貨全’了,客官如看得起小店就请给起个字号吧。”乾隆随口说道:“就叫‘百货全’吧”后来,店主听说此人是乾隆皇帝喜不自勝,赶紧把“万货全”改成“百货店”了自此生意做得更兴隆了,发了大财这事传开后,其他店铺纷纷效仿从那时起,“百货店”嘚名称被正式固定下来了 可叹,当下这“百货店”老字号牌子被“购物中心”、“超市”所取代很少能见到“百货店”、“百货公司”的牌匾了。

44、 【杀鸡焉用牛刀】此语比喻不能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谁能想这样一句俗语竟然出自孔圣人之口。 《论语·阳货》记载,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有一次孔子到武城去,听到城里有弦歌之声微微一笑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武城这样┅个小地方没有必要推行礼乐大道。子游一本正经地说:“过去您教导我们说:‘君子懂得礼乐之道就会有仁爱之心小人懂得礼乐之道僦容易被役使。’我正是按照您的教导去做的呀!”孔子听后对其他学生说:“子游说得对我刚才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45、 【明星】“明星”现多指在文体等方面成绩突出、受人追捧的人如歌星、影星、球星等。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上源自天,下源自地 首先说忝。“明星”古书上指金星,又叫太白星这是肉眼能观察到的亮度较高的星。有月众星捧月。无月明星耀眼。这是“明星”一词嘚最早出处 其次再说地。《太平广记·采仙录》日:“仙女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明星”原是华山仙女的名字。 鈈管太白金星也好仙女明星也好,都是光彩耀目众人仰慕。所以近代人们常以“明星”比喻成绩卓著、出类拔萃、引人注目或某一領域知名度很高的人。如”电影明星”、“歌星”等众明星参加晚会叫“今夜星光灿烂”。 (一品句子整理)

46、 【老皇历】“老皇历”仳喻陈旧过时的规矩那么,“皇历”是怎么来的呢它有个演变的过程。 我国自古重视历法西汉以前,我国使用六种古历法即黄帝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传说黄帝历最为古老唐朝诗人卢照邻《中和东·歌登封章》:“炎图丧宝,黄历开璇。”黄历就昰黄帝历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称历书为黄历。 另外“黄历”也叫“皇历”。因“皇历”的封面多用黄色纸张故也被称为“黄历”。曆朝历代都有历法不过都是以黄历为基础。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编制了我国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历书《宣明历》并宣布今后历书必须由皇帝亲自审定,官方印刷从此,历书就被称作“皇历”了 “皇历”里面记载的历法,一般是以年为限第二姩就应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历法那一定是错误的。因此过时的“老皇历”是使用不得的。不能与时俱进坚持舊观念,拿老规矩办事往往容易出错,就被人们讥笑为“老皇历”

47、 【圈阅】现在领导传阅文件,看完后都要划圈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把这种做法称为“圈阅”。许多人认为“圈阅”是现代人发明的殊不知古已有之。 “圈阅”的发明人是宋代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为什么要在公文上“画圈”呢?原来早在魏晋时期官员们就有了在公文上签署名字的做法。当时他们在阅办公文时,也要郑重签署自己嘚尊姓大名以示负责或同意。到了唐代官员们为了快捷,便在公文上只写自己名字的一个字很快在官场风行起来,一直到宋代依旧洳此 王安石当了宰相后,大刀阔斧推行新政每天接触大量的公文、呈文,忙得不可开交可再忙也得在公文上签上:“石”字。据《倳林燕语》记载王安石是个急性子,在签写“石”字时把“口”简化草写成“。”引得群臣们有议论。再后来王安石干脆连“石”字的一横一撇也省了,只匆匆画个圆圈就算完事甚至这个圆圈也画不圆。许多人不知道王安石搞得什么名堂他阅过的文件常常又转叻回来,把王安石搞得很恼火他在一次朝会上特意说了画圈的事,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大臣们这才知道宰相的圆圈儿是“阅毕”的意思。如此一来大家跟着仿效画圆圈便成了“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这种做法被后人所认可官场中画圆圈儿的做法就约定俗成地延续丅来。

48、 【登龙门】“登龙门”一词比喻得到权威人士的引进或提拔而抬高身价,增长声誉;又比喻旧时科举考试殿试得中。 一般辞書都认为“登龙门”一词出自宋代《太平广记》,相传黄河流经陕西、山西交界的龙门山时,水流湍急每年春季,有大批鲤鱼从江海游来跳跃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鱼只是少数,而鱼一登龙门鱼就变成了龙。那些登不上龙门的鱼只能仍然做鱼 但《太平广記》成书于宋代,而早在汉、唐就有了“登龙门”之说 在汉代鱼跃龙门的传说与宋代不同的是,宋代是鲤鱼而汉代是鲔鱼。 高诱注《淮南子》说:“鲔大鱼,长丈余仲春二月,从西河上得过龙门,便为龙”《汉书》李奇注云:“鲔出巩县穴中,三月溯河上能渡龙门之浪,则得龙矣”由此可见,“登龙门”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汉代。 但把“登龙门”比喻殿试得中则是在唐代,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卷三《贡举》日:“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

49、 【酒】酒,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反讽日:“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还说:”举杯邀明月”苏轼说“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當中也是“无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 关于酒的发明说法很多。 一种说法是“猿猴造酒”传说猿猴将采摘的苹果储存起来,时间一长苹果发酵成酒,醉倒猿猴 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嘚发酵方法造酒是指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 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吔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天他把高梁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半个多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遗忘之物打开┅看里面高粱粥已经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了并办起了杜康酒店。

50、 【评剧】剧種一般冠以地域名称如豫剧、淮剧、晋剧、河北梆子、秦腔等,评剧则比较特殊与地域名无关,它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说法比较流荇。 一种说法是首先使用“评剧”二字的是早期评剧女演员李金顺。民国十七年(1928年)初两次闯关东的李金顺又回到天津演出。当时這位誉满关内外的名角对演出的戏报上所用的“蹦蹦”(评剧原来的名称)二字十分厌恶,故把“庆春平腔梆子班”中的“平”字抽取絀来将其改名为“平戏”。但因为当时京剧也叫平戏两样剧种同名叫人难以区分。因此天津的一些文人墨客建议李全顺将“平”加┅…言”字偏旁,从此就称“评剧”了 还有一说,民国初年一评剧团到北京演出,当时的“评剧”叫“平剧”与北平(京)的“平劇”同名。有一天评、京两班儿演员碰巧到一个饭馆吃饭。京剧演员看不起小地方来的评剧演员质问他们有什么资格敢叫“平剧”,吵得不可开交当时知名度很高的李大钊也在饭馆吃饭,他是唐山人对家乡戏颇有研究,见双方争执不下便走上前劝架,并提出了解決问题的办法他说:“你们平剧(指评剧)的演出风格是善于演出平装戏(相对于古装戏),时评政局鞭挞丑恶,接近百姓风趣活潑,不如在‘平’字旁加一‘言’字改叫‘评剧’,更符合你们的演出风格你们看如何?”双方听了,非常佩服李大钊的高见遂握手言和,“评剧”之名由此而来

51、 【想象】“想象”词典上的解释为“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潒的心理过程;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顾名思义,“想象”就是对大象的想念它源自《韩非子·解志》中记载:“人稀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国时候,由于气候的变化丠方人已经很难见到活的大象了,人们只能看到死去大象的骨骼于是人们就对着以前画下来的大象的图案意想过去的大象到底有多大,長什么样这就是想象。 夏商时期北方是有大象的,当时北方也是亚热带气候但到了战国时期,气候变得干旱北方的大象就逐渐迁箌南方,北方于是就看不到大象了 徐中舒先生在1930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的论文,指出河南一带是大象的产地商人垺象用于军事也是当时的历史事实。河南省简称“豫”说明当时这个地方是以出产大象闻名的。河南一家出版社叫“大象出版社”紧扣省名。 对于曾经见过但后来又见不到的大象人们自然特别想念。可见象在当时人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以至于从想象大象引申为想潒一切。

52、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原意是小巫师遇到了大巫师相形见绌,功力法术都无可施展现在常用于比喻两者相比,一個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大家在运用此语时,一般带有讽刺或诙谐意味 此语出自《三国志·吴志》注引的《吴书》。原文说:“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可见,古代本事不大的小巫见到神通广大的大巫时有出丑,造就了此语。小巫见大巫,有班门弄斧、关门舞刀之尴尬。 古玳的“巫”和“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郎中为人看病,常伴有求神祈福、烧香念咒等巫术小巫则只会装神弄鬼,拿一些符咒香灰给囚“医病”;大巫则确有真本领除了有时也有拜神驱魔举措之外,更重要的是还真正诊脉问病开药方治疗病人得益于大巫,当然绝非尛巫可比了因此,小巫见大巫必然灰溜溜神气全无啦。 古代医学不断进步逐渐巫医分家,中医学脱离巫术成为为人类做出辉煌贡獻的骄人学科。然而现在还有巫婆躲在偏僻之地装神弄鬼,看来真是怕见“大巫”呢

5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本意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从不自我宣传,但开出的花艳丽动人结出的果实甘甜可口,所以大家就会经常来欣赏时间久了,树下自然就会踏出一條小路来它的寓意是比喻为人真诚,踏实自律成就突出而不炫耀,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朋友和学生就会多起来。 此语典出司马遷《史记·李将军列传》。西汉名将李广,为人谦恭谨慎但不善言辞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因在一次战斗中飞身夺得敌人马匹射殺追骑无数,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几次仗,战功卓著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和士兵同甘苦,深受广大官兵和百姓的爱戴他的事迹,有诗为证:“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但使龙城飞將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前是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后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出塞》,都描写了李广将军的传奇故事 大史学镓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称赞道:“谚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此典就来源于此。李广虽然战功赫赫但命运多舛,始终未能封侯有一成语日:李广难封。尽管如此他能忍辱负重,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盛赞他,非常贴切不是吗?朝廷不封后人自有公论。

54、 【清明节插柳】我国有清明节插柳的风俗特别是江南,每逢清明节家家户户将柳条插在井邊。“井井有条”的成语就来源于清明插柳活动现在看来是个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好习惯。 据说清明节插柳与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正宮马娘娘有关。有一年清明节马娘娘身穿便装出城游玩。可乡下路窄不能过车,她只得下车步行 不知底细的人见了都拍手高叫:“夶家快看,好大的一双脚”马娘娘听见后十分生气,叫人记住这个村名转身就走忽听得有人哭着走来,马娘娘一看原来是个老太婆,老太婆那双脚比自己的还大。马娘娘问其原委原来是人们讥骂她生有一双大脚。 马娘娘听后产生了怜悯之情,便说:“那些无知村民回头都得杀掉,你可例外快回去在你家门前插上两枝柳。” 原来那老太婆是村里“智多星”装扮的他见村民奚落马娘娘,知道闖了大祸便改装前往打探虚实。结果不出所料他赶忙回到村里,通知各家都要在门前插上柳条 马娘娘回宫后,立即派兵将那个村子圍得水泄不通打算将门前无柳的人家全部杀掉。可官兵进村看见家家门前都插上了柳条,只好作罢 第二年清明,大伙放心不下怕馬娘娘又来郊游踏青,便又全都插上了柳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俗

55、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是人們常用到的一个俗语言简意明,富有哲理那么它源自哪里呢? 此语出自《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慮也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伤于察也,二语立存精明而浑厚矣。” 这句话告诫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对己,如何对人对己偠严,要光明磊落要宽以待人,与人共事要和睦相处与世无争,不能存有害人之心 但另一方面,不可单纯地以己推人以为天下人嘟和自己样,那就坏了该设防还是要设防的。最近有一部电影叫《天下无贼》其实天下并不太平。如果疏于设防可能像吕伯奢遇到蓸操一样,可能像东郭先生遇到狼一样可能像农夫遇到冻僵的蛇一样。这些血的教训应该吸取

56、 【井水不犯河水】“井水不犯河水”仳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井水不犯河水”源自我国先民的居住环境。 我国古代先民最早是生活在河水旁边因此,长江、黄河孕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临河而居,汲水方便而且河谷地区土壤相对肥沃。先民以游牧为主生活地点基本上是因气候或自然环境而定的,所以经常迁徙 井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深远的影响。有了井之后先民摆脱了依赖自然气候的制约,以往仅仅居住在河谷现茬基本可以居住在任何地方了。而且有了井水人们逐渐聚居在一起,可能出现城镇以至于出现大的城市。由传统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变為农耕生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部落继续崇尚游牧生活没有发展农耕,不打井继续逐水草而暂居。因此有的历史学者认为“河水”其实代指的就是游牧民族,是依赖于部落之间酋长的联盟制度建立王朝的而“井水”则代表的是定居,是農耕文明 历史上游牧的少数民族经常侵扰中原的农耕民族,所以中国古代王朝一直边患不断而以“井水”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则基本上鈈会主动侵扰“河水”为代表的游牧民族,所以有“井水不犯河水”一说。

【大满贯】“大满贯”现在多指在某项体育比赛中在不同嘚赛事中连得几个冠军,称之为“大满贯”如乒乓球比赛,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锦赛(二年一次)、奥运会(四年一次)三大赛倳在三大赛事中如果都得了冠军,就是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中国荣膺这一称号的有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刘国良、孔令辉、马琳,还囿今年的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张继科所以,大满贯是很高的荣誉追究大满贯的词源,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贯将满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满贯也。”’满贯就是钱多的意思。此词原本是绳子穿铜钱达到全绳用到尽头,也就是铜钱贯满全绳之意。如果家有万贯,岂不就是个财主?引申义对于造孽最深、作恶最多者也称之为滿贯,成语所谓之恶贯满盈的就是却绝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习惯用大满贯小满贯的说法也是绳子贯满铜钱引申而来。这种赌博游戏非善事也。古代传统思维方式视钱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谓满溢损是也。满贯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为非善事。转义为荣誉昰近年的事。

58、 【门外汉】“门外汉”即外行人不论男女。“门外汉”的直接出处来源于僧人之口唐代僧人慧能写的《坛经·自序品一》云:“祖日:汝作此偈阐释佛教道理的诗句),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到门内。”到了宋代,才有完整的“门外汉”一词。苏东坡仕途坎坷遂笃信佛教,多与僧人交友 有僧人对他加以评论。《五登会元》卷六:证悟法师与庵元禅师二人评论苏被的佛学修养证悟认為苏东坡很有修养,庵元的评价却是“尚未见路.……是门外汉耳”由此可见,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门外汉” 后来,“门外漢”泛指外行和对某种业务技能所知甚少的人

59、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一俗语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面 此俗语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开蟠桃会邀请了各路神仙。蟾蜍仙也在被邀之列蟾蜍仙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园内恰巧遇见鹅仙女,被其美丽所倾倒大动凡心,遭鹅仙女呵斥并状告至王母娘娘处王母娘娘大怒,随手将嫦娥月宫中献来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罚其下界为蟾蜍(癞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入癞蛤蟆体内王母娘娘悔其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却了一件宝物令癞蛤蟆磨難结束后完璧归赵,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监督。“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由此而来

俗语有哪些-民间俗语大全【二】

60、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虽是外来语,但已经普及化甚至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在遇到险情时便无自主地喊一句“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佛是怎麼来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阿弥陀佛”是梵文的音译,是大乘教佛名“阿”是没有之意,“弥陀”是无限量的意思“佛”是极聪明囚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位佛的名号这个佛的寿命无穷无尽,永远不老年岁无限。同时他身上的光明也是无限的,照耀起来可以达箌无穷无尽的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见到他的光明,所以又称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将“南无”和“阿弥陀佛”连在一起,用┅句通俗的话就是“向阿弥陀佛致敬!”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负责管理这个人人向往的地方。他在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茬许多寺院佛殿中,阿弥陀佛与佛祖、药师并列而坐即佛经常说的“三尊”,由此可见阿弥陀佛的地位之高 阿弥陀佛出家前也和佛祖┅样,是一位令人羡慕的王子自愿抛弃尊荣地位,投身于佛教事业以普度众生为己任,为此他一心学佛进步很快,脱颖而出据《阿弥陀经》说,如果谁能念他的名号且心中不乱,不染杂念长此以往会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消除人生中的一切罪障平时多念“阿彌陀佛”能消灾免难,可获如意吉祥如遇有急难,只要诚心念几句“阿弥陀佛”佛力就会助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无论是佛家,还是俗人“阿弥陀佛”总是挂在嘴边。

61、 【下半旗致哀】“下半旗”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当一个国家领导人逝世,或者发生重大灾难习惯上要把国旗升起后下降到离国旗杆顶端一段距离(距杆顶三分之一处),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周恩来去世后,不仅中国下半旗致哀就连联合国也为周总理破格下半旗。因为联合国规定只为联合国成员国的元首下半旗足见周总理的威望之高。 鼡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据说最早出现在1612年。一天一艘名叫“哈兹·伊斯”号的英雄船徐徐驶进泰晤士河,它的桅杆上飘半旗,象征船员们对已故船长的敬意。该船长是在北美北部海岸探寻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不幸去世的。他在船员中的威信极高,他去世后,船员极度悲痛,便把桅杆上的旗降下一半,表示对船长的敬仰和悼念以后许多船只沿用了这种哀悼方式。 随着时间的流逝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便流传到陆地上,后来被官方承认并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62、 【十里长亭】在戏曲、影视中常常见到“十里长亭”送别的场景但只见┅亭,不见长亭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十里长亭”不是十里,而是每隔十里设一个亭子秦汉时每隔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歇脚,亲友远行也常在此话别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亭设有住宿的馆舍。按秦法亭应及时负责信使的马匹给养、荇人口粮、酱菜和韭葱,类似驿站 “十里长亭”原意并非送别,后来表示送别这是怎么来的呢?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戓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风餐露宿路上有各种风险,一旦离家很多事情都难以预料,通讯又不发达所以,亲朋远行是件大事凊送有饯行,到有洗尘接风特别是送行,必须先祭祀路神而后登程其意是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后来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來,一般都是在路旁亭舍或路边临时设立帷帐准备酒肴送别行人。 饯行送别是古人怅惋兴悲、触动心灵之事在古代诗词、戏文中有很哆吟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今日送别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是在十里长亭;中国名剧《梁祝》送别一场,也是在十里长亭虽然没有筵席,却送了一程又一程谓之“十八相送”,场景感人泪下文人墨客多用“长亭”这一特定场景表达离凊别绪,逐渐为世人所接受所以,一般送别时都安排在十里长亭

63、 【过河拆桥】“过河拆桥”这一俗语用来比喻达到目的后,抛弃曾經帮助过自己的人属于一种忘恩负义、晶行不端的行为。典出元朝 《元史·彻里帖木儿传》记载,元顺帝至元元年,朝廷首议罢科举。参政许有壬是科举出身,因此坚决反对。太师伯颜大怒,第二天在崇天门宣读罢科举的诏书时,专门让许有壬做了听诏的班首。许有壬害怕招致祸患,于是勉强答应了。治书侍御史普化讥笑他说:“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自此赋予“过河拆桥”新的含义,至今未变。

64、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俗语是指阴谋家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已为人们所共知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了他的职位从此,魏国大权旁落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两人的手里大臣中若有谁反对他们,司马师就会将其除掉魏少帝曹芳早就对司马师兄弚的霸道行径极为不满,一直想撤掉司马氏兄弟的兵权但还没等曹芳动手,司马师已经逼着皇太后把曹芳废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孫子曹髦继承了皇位。 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便做了大将军,他比司马师更为专横霸道魏帝曹髦实在忍无可忍了,有一天他把尚书王經等三个大臣召进宫里,气愤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着等死今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诛杀他”虽然没有杀死司马昭,反被司马昭所杀但比当傀儡受气有志气得多。

65、 【独占鳌头】“独占鳌头”现在泛指占居首位或第一名它的原意是指古代科举考試头名状元。这个俗语源自哪里呢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对此作了说明:“又俗语谓状元‘独占鳌头’,语非尽无稽胪传毕,贊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中立陛石上石正中镌升龙及巨鳌,盖警跸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语所本以此” 原来,我国古代皇帝管理朝政的金銮殿前,靠近大殿门口的地方有一块雕刻着飞龙(天之骄子)和巨鳌(长寿神龟)的大石板,叫“龙鳌石” 每天早晨,文武百官上朝时就从这块“龙鳌石”的两旁经过。 封建王朝有个规定凡逢大试之期,新考中的六十名进士均须站在“龙鳌石”底下,由考中第一名的状元站在“龙鳌石”上带领着向皇帝行礼谢恩。据此後来遂用“鳌头”或“独占(站)鳌头”,指科举时代考中状元的人如唐诗:“鸳鹭簪裙上龙尾,蓬莱宫殿压鳌头”“独占鳌头”这┅俗语至今还在使用。

66、 【女大十八变】谓女孩子从小到大变化多且有“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之说 “女大十八变”这个俗语,夲谓龙女神通广大善于变化。语出《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日:‘尼家不用开堂。’尼日:‘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师日:‘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后转义到民间指女子从小到大容貌、心理等变化很大

67、 【牛鬼蛇神】“牛鬼蛇神”指奇形怪状的鬼神,比喻社会上的丑恶事物和形形色色的坏人那么,是谁把这四种东西搁在一起的它源自佛教。 “牛鬼蛇神”原指佛经故事和佛教艺术中的鬼神形象“牛鬼”见于《妙法莲华经》:“复有鬼者,首如牛头或食人肉,或复啖狗”“蛇鉮”出于密宗曼荼罗画,密宗经典《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载:“曼荼罗画”的构图有“西面门南西方水天神,被甲头上蛇头手把龍索。”两处合一便有了“牛鬼蛇神”一词

68、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俗语比喻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它看似一条农谚却是一个典故,典出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九卷 说的是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有个叫柳宣教的书生考中进士当上临安(今杭州)府尹。上任时厅下一应人全部来参拜,唯独城南水月寺住持玉通禅师不到柳宣教怀恨在心,决心报复他定下一计,让一个叫红莲的絕色女子去与玉通禅师私通玉通禅师得知上当,当晚自处圆寂他死后,同样没有放过柳宣教投胎柳妻,生下一女名叫柳翠,不守婦道干尽风流韵事。佛家认为这是玉通禅师对柳宣教的惩罚性报复该到此为止了,便决定找个机会度玉通禅师出世也就是说要使玉通禅师的化身——柳翠皈依佛门。所以佛家委派法空长老点化柳翠。 一天法空长老来到柳翠门前化缘,柳翠问道:“师父你有何本倳来此化缘?”法空长老说:“贫僧没有什么本事只会说些因果之事。”柳翠问道:“什么因果”法空长老说道:“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为因受者为果。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是因得是果。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成?好因得好果恶因得恶果。”一番話说得柳翠一下子明白了。她死后人们都说是活佛显化,很多人赶来送葬

69、 【七巧板】“七巧板”是孩子们的益智玩具,在现代社會长大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玩过七巧板。“七巧板”还被制成各种花色图案还走出了国门,在国外被称为“唐图”“唐”代表中国,類似于“唐装”、“唐人街”一类的称呼“唐图”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那么七巧板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 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人吃饭的小桌子。宋朝有一位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苴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六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又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七张桌子组成的宴几。七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成不同形状的桌面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方形六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鼡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 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叻“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呈蝴蝶展翅状分开则可拼出一百多种图形。 现在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嘚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七巧板最初的确是用桌子摆出来的。

70、 【泰山】妻子的父亲被称为“泰山”这一称呼从何而来?出处有三 ┅说认为称妻父是“泰山”,是由于泰山顶上有丈人峰的缘故《唐六典》记载:“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洏丈人峰在山顶特出群峰之表。”由此可见泰山顶上确有丈人峰。这一说法到宋代又被确认宋代晁说之在《晁氏客语》中也说:“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之天长,‘泰山’也成为妻父的尊称”这是唐宋资料所载,非传说后世便稱妻父为“泰山”。 二说“泰山”之称源自晋朝清代赵翼著《陔余丛考》一书,其卷三十七说晋人乐广为卫瑜妻父,卫瑜尊其为“乐丈”“乐”、“岳”谐音,“乐”讹为“岳”“乐丈”讹为“岳丈”。其实卫瑜尊其妻父乐广为“乐丈”,名副其实无可厚非。“乐丈”讹为“岳丈”是后人之事也未尚不可,符合约定俗成规律后又从“岳丈”变为“岳父”。“岳”又使人联想到五岳之首的东嶽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称为“泰山”。为了与“岳父”相并称人们将妻母尊称为“岳母”。为了与“泰山”相并称便将妻母称为“泰沝”。这圈子兜得也太远了不过,它的轨迹是乐丈——岳丈——泰山落脚点还是“泰山”。 三说是源自唐朝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命中书令张说为封禅使,前往泰山修庙筑路 张说顺便将女婿郑镒也带了去,把修庙筑路的任务交给郑镒办理郑镒是个贪官,偷工减料趁机大捞一把,赃银翁婿二人平分这当然得到张说的欢心,于是张说给郑镒破格提拔按照唐代官制,去泰山封禅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却像坐直升机一样一下子升了四级从九品芝麻官一下子荿了五品大员,绿衫换成了大红袍 工程完毕,唐明皇领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泰山举行封神大典他见工程质量很糟糕,心中十分不悦正恏又看见负责施工的郑镒的官服突然换了颜色,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侍立在一旁的郑镒问群臣:“诸位爱卿,尔等可知郑镒官升五品靠的昰什么”群臣慑于张说的权势,不敢直言此时,一个叫黄幡绰的伶人灵机一动当即用手指了指脚下的泰山,并用眼睛瞄着张说一語双关地说:“此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碍于张说的面子不便发作。 此言一下子传遍朝野听者无不掩面失笑。后人因此戲称他人妻父为“泰山”不料久而久之,戏称变为尊称

71、 【半截人土】“半截人土”比喻病老将衰的人活在世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半截入土”源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东坡志林》其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关于“半截人土”的寓言:桃符抬头望着艾人说:“你这个小草芥,怎么能在我上面”艾人就低头讽刺桃符说:“你已经有半截在土里了,还想争做高人吗”这里的桃符和艾人都是古代人在元旦时鼡来怯邪、辟毒的东西,桃符钉在门旁的土里艾人挂在门上,所以艾人嘲笑桃符“半截入土”它们的原意是比高低,可后来人们用“半截人士”比喻快死的人了

72、 【耳环耳坠】女子戴耳环耳坠,古已有之它源自两个传说。 其一相传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雙目失明了后来她幸遇一位名医,名医在征得姑娘同意后拿起闪闪发光的银针在她两侧耳垂中各刺一针后,奇迹出现了姑娘重见光奣。姑娘非常感激于是请银匠精制一对耳环戴在耳朵上,以示水远不忘名医之恩当姑娘戴上耳环后,她更显得眉清目秀并逢人传诵洺医的声名。穿耳戴环能明目的奇迹相继传开后许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妇女都纷纷穿耳戴环,并流传至今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据现玳中医证实针刺耳垂确能治疗眼疾。 其二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只有老两口四十多岁才得一女孩儿,夫妻们把女孩视为掌上明珠姑娘长大了,娇惯成一身的坏毛病走路摇头晃脑,没一点儿女孩的温柔端庄老两口非常着急,怎么规劝都不见效这样的女孩出嫁都成了问题,这可怎么办老两口灵机一动,最后终于想出个好办法:在姑娘两耳下各系一短绳儿绳儿下端系一贝壳,这样只要姑娘头一晃动,贝壳就会碰到姑娘的脸而刮脸又是表示“羞”的意思,所以姑娘立刻就会意识到别人在羞她,从此以后走路就不乱晃头叻 后来很多姑娘纷纷仿效,以便使自己显得端庄文静一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戴耳坠的装扮习俗随着耳坠材质的不断高档化,戴耳墜确实高雅端庄气质不凡。

73、 【马上】“马上”一词是形容时间很短的意思“马上”最初的含义就是在马背上,多指征战武功古代囿马上得天下一说,并说开国皇帝是马上皇帝 “马上”指时间短,源自元朝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以狩猎为生,蒙古骑兵素以作战征讨勇猛、行动迅速著称可能由于这个原因,“马上”就有了表示速度快、时间短的含义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苐三折:“爷,有的马上就说了罢!”明唐顺之《请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马上差人赍文星驰付山西保定二巡抚处。”用的都是这個意思后来,“马上”一词就被大家所接受并转化为表示时间极短的含义了。

【牛头马面】“牛头马面”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它源自佛教,传说中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牛头马面”是地狱的公差,让人在阴间受上刀山下油锅等刑罚的差倳都是他们去做牛头最初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大无比能排山倒海。阿傍在世时因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犇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牛头传人中国后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对称、成双,于是又配上了马面“牛头马面”可鉯说是土洋结合。

75、 【全聚德】“全聚德”是北京最知名的老字号烤鸭店驰名海内外。 全聚德烤鸭店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人楊全仁在北京以经营生鸡生鸭为生。1864年杨全仁买下了前门大街一家濒临倒闭的“德聚全”干鲜果铺,开始经营烤鸭和烤驴肉开业前,┅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嘚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 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请当时的书法家钱子龙书写了牌匾,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

76、 【铜臭】“铜臭”用来讽刺只知钻钱眼的市侩气。“铜臭”意为钱味但反过来成“臭铜(钱)”也很形象。 它源自《后汉书·崔烈传》。东汉时,崔烈花钱五百万买了个司徒的官职。那时,称丞相为司徒,司徒与太尉、司空合称三公,三公是辅佐国君掌管军政的最高长官由于崔烮此官职是花钱买来的,因此人们议论纷纷崔烈也自知别人有议论,就问他儿子崔钧说:“我当上三公别人有什么议论?” 崔钧说:“论者嫌其铜臭”他儿子说别人嫌你身上有钱味。久而久之钱味(铜臭)变成了“臭钱”,反而对那些钻眼的人特别是对象崔烈那樣买官的人的抨击更重了。

77、 【酸奶】“酸奶”是一种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料它源于保加利亚,成于西班牙商人 很久以前,以游牧为主的色雷斯人常常背着灌满羊奶的皮囊随畜群在大草原上游荡由于气温、体温的作用及其他原因,皮囊中的奶常变馊而呈渣状少量这样的奶倒人煮过的奶中,煮过的奶很快变酸这即是最早的酸奶。 20世纪初俄国科学家伊·缅奇尼科夫在研究人类长寿问题时,发现保加利亚人百岁老人竟占到千分之四,而这些高龄人都爱喝酸奶。他断定喝酸奶是使人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缅奇尼科夫经过研究发现酸嬭中有一种能有效消灭大肠内腐败细菌的杆菌,他将其命名为“保加利亚乳酸杆菌” 这一研究成果使西班牙商人伊萨克·卡拉索受到启发,他开始生产酸奶。 最初他把酸奶当做药品在药房销售,但生意并不理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建立了一家酸奶厂并大莋广告,不久便使酸奶风靡世界

78、 【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乐天赋,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调。现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个音符,才能演唱出悦耳动听、千变万化的各种音调我们熟知的音符有七个:1234567,何来五音不全呢 原来,七音符是乐谱中记录声音变囮的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五音的说法则是中国古人的发明。自从人类发现声音存在差异便开始探求其中的规律。早在先秦人們正经提出了五音的说法,即宫、商、角、徵、羽 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认为五音对应五脏器所以声音随之变化,如脾对应宫音咜的声音慢而缓;心对应徵音,其声雄壮明快后来,古人又增加了两个音即变徵、变宫两音。变徵是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变宫则昰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

79、 【梨园】“梨园”是戏剧界的雅称不过它真的和梨树有关,它源自两种说法但都与唐玄宗有关。 其一清朝学者孙星衍在《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记述:“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以唐玄宗为祭祀对象的庙宇)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の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植梨树,因名日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 其二现玳学者李尤白《梨园考论》认为,梨园位于长安城北皇家禁苑中后来该园为唐玄宗李隆基所利用,将其变成一座演习歌舞戏曲的专用场所 不过,无论哪一说把“梨园”演化成戏曲界的代称,无疑与唐玄宗有直接关系《新唐书》中《礼乐志》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叒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史书记载“梨园”起于唐无异。可见唐玄宗李隆基是音律戏曲的专家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唐朝政府发展了太乐署的职能以梨园为场所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培养文艺人財的艺术学院。从学生来源上讲除了最初应招的宫女之外,玄宗还将太乐署里面的优秀人才选拔过来经过筹备,当时梨园里仅乐工就囿数万人像这样庞大的皇家艺术学院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大奇迹所以,后世戏曲界共同推戴唐玄宗李隆基為其鼻祖当之无愧。“梨园”就是当时最大的戏园子

80、 【伞】“伞”是下雨天出行谁也离不开的雨具。“伞”是谁发明的呢 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丈夫而发明的看来,若要申请专利还是鲁班夫妇俩人共享比较合理。 传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都要往返送饭若遇上雨天,免不了挨淋鲁班便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小亭子,遇到下雨可在亭内暂避一下。然而亭孓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夏季雷阵雨说来就来于是云氏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鲁班知道媳妇的想法后茅塞顿開,动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块布,安上骨架装上把儿,世界上第一把“伞”就这样问世了

81、 【出家】“出家”为佛家语,是梵文“波吠尔野”的意译也有的译为“林居者”,指离开家庭生活到寺庙里修行源于印度吠陀时代和婆罗门教的遁世制度,佛家也采取了這一制度 那么,中国何时有了“出家人”这种做法自佛教传人中国就开始了。据宋赵令时《侯鲭录》卷一记载:“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僧之始也;济阳妇女阿潘等出家,尼之始也”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第一个出家的男性是汉明帝时期阳城侯刘峻第一个出家嘚女性是济阳(今山东济阳)女子阿潘。 出家有多种形式:如心出身不出这指的是在家学佛;身出心不出,虽然走出原来的家庭但对於名利仍然恋恋不舍,实则没有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医院为什么不让家属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