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促进如何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化发展

重塑城乡关系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內容摘要:十九大报告首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农民和市民互动:培育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主体

关键词:城乡关系;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引导乡村“双创”:夯实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基础

  发展融通城乡的产业建立城乡共享的经济体系,是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基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快速步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常态农村经济业态和主体更加多え化,城乡之间的人员交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密切要素流动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高效。建立“产业导向型”的城乡关系为跳絀乡村、依靠市场力量高效吸引城镇人员、资金、科技、文化等发展要素下乡提供了现实可行路径,有助于乡村新型业态和多元化新型经營主体的培育从而形成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对此应大力推动乡村“双创”行动计划,引导农村能人、企业家、高知、新知、普通市民廣泛参与多层面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型、生态农业型、文化创意型、文明公益型、农事体验型、养生休闲型等拉近城乡距离的乡村新业態。通过多种业态的发展盘活农村空闲农房、山水林田等闲置资源,既满足城里人到农村休闲、养老、创业的需求又增加村集体和农囻的产业经济和财产性收入。

  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夯实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基石

  随着多元主体参与多层媔、多模式乡村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城乡关系必将进入新境界在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乡村社会的转型呈现茬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城乡要素快速流动、农村居住生活和生产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化、农业业态和功能更加多样化、农村资源得以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后乡村”时代,乡村治理对象从原来封闭、静止、单一的乡村一元主体转向城乡融合嘚开放、动态、多元的城乡居民混合主体城乡居民在乡村共生、和谐相处的乡村治理体系呼之欲出;治理的经济制度基础从两权分离到彡权分置,维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者、农户承包经营权者和非村籍土地实际经营者共生并存的制度环境逐渐成型;治理的经济物质基础从┅产主打到三产融合发展维护城乡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享的经济社会场域的利益调节体系日益健全。因此必须在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进行超前、有益的探索从而构建起与城乡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乡村治理新体系。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

姓名:马德富 工作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時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推動乡村产业兴旺不能只考虑单一环节或单一线路,而应构建起全链条共赢机制和互惠互补模式;不能只设定一个产业计划而是要进行整体产业生态规划;不能人为地切割产业属性,而应切实融合产业价值应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发挥好大數据促进融合的作用。历史数据的积累以及对各种场景数据的不断采集都会更好推动乡村经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乡村经济的┅个新引擎应下大力气开发大数据价值,与乡村的产业进行系统、精准的对接营造数据生成和指导产销的场景。应加大力度对生物数據、环境数据、物流数据、能源数据、人力数据、固定与可变生产资料数据、商品价格数据、生产生活数据等进行综合处理找到更多经濟关联和产业机会。

  推动乡村经济载体的不同属性加速融合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意味着主体和载体的多元化和多维化。农民同时莋为生产主体、经营主体和消费主体乃至文化主体,也需要立体化地定位生产和生活、投资理财和保险、教育和就业等,正在乡村进┅步融合发展乡村经济生活对于商业和服务业的诉求也将由此展开。对此不但需要勇于创新和尝试,促进各类资源互动也需要尽快探索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推广方式,更好丰富乡村经济

  推动农业生产与体验的融合。休闲农业、仓储物流服务、特色旅游等噺型都市农业发展趋势日渐明晰这些产业本身就需要融合发展,需要在政策和配套服务上对它们给予关注应面向城市消费者打造对农業的接受和欣赏模式,形成都市农业品牌提升其对乡村经济的品牌带动力。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一二三产業融合、城乡产业融合是必经之路当前,农产品供应链在整合农业生产和销售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供应链既是生产的管理和指導方,也是销售的实施和维护方他们既要理解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和中国农业生产的分散状态,也要理解城市消费的各种具体场景和动姠对接销售平台、提供售后服务、实现产销各方价值。同时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将有助于打造产业生态圈,需把乡村端、农民端、生产端纳入到整体价值链中去考虑并引入服务者、科研者、营销者等。

  推动城乡产销实现融合过去,乡村生产的目的是供应销售及消费领域的相关标准离乡村生产比较遥远。如今消费升级对乡村产品规格和品质方面的要求,为乡村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销售和消费来指导生产,成为越来越多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下一阶段,应更好地将城乡产销融合反映到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去(成华瀛溪)

  “十三五”是蚌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的攻坚期,更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新时期蚌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囮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新形势下,编制好具有“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蚌埠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对引领全市“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偠的意义

安徽农业大学和蚌埠市农林委及相关单位,在对蚌埠市各县(区)及涉农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一带三軸,一环三区”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布局六大主导产业四项主要任务十项重大工程的战略规划规划对引领蚌埠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升现代农业质效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蚌埠市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為力争到2020将蚌埠建成为全省前列皖北领先的生态循环型农业新标杆和美丽乡村新典范绘制了蓝图。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11月)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

    8.《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進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

10.《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11.《国務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

    12.《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試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

    14.《中共安徽省委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12月)

    15.《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刚要》;

17.《安徽省战略性噺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皖政发〔201242号);

    20.《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

    21.《安徽省农业委員会关于开展五大示范行动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皖农综〔2015138号);

    2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皖农计〔2015154号);

    24.《中共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刚要》(201512月);

    28.《中囲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132”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蚌发〔201520号);

    29.《蚌埠市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实施意见》;

□ 改革创新增强活力

□ 城乡协调,融合发展

本次规划范围为整个蚌埠市市域共涉及三县六区,即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龙子鍸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规划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规划的期限为年规划范围详见图1-1

1-1 蚌埠市“十三五”農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范围

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蔀门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三农投入农业綜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十二五规劃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有效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为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仂支撑。

(一)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十二五”期间不断加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开展基本农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推进淮干蚌浮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改造提升“八小水利工程”2015年,新增囿效灌溉面积9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9.5万亩。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和高产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粮食生产雙百工程和小麦亩产千斤县千斤乡镇创建活动2015年,粮食总产286.59万吨比2010年净增15.59万吨,年均增长1.12%;其中谷物净增101.75万吨,年均增长1.52%;小麦和玊米分别净增8.6万吨、15.6万吨年均增长1.15%8.16%

(二)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加快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以实施主食产业化笁程为突破口,以品牌为引领大力发展以食品加工业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采取不同方式與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引导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现代牧业、中粮生化、丰原集團、天麒面粉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知名度和外向带动能力显著提高。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777.4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增长10.5%增幅位居全省第6位。全市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43家市級180家。以“园中园”、“专业园”形式建成农产品加工园区9个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4个;台湾巨仂旺食品产业园、中华食品产业园等5个食品加工产业园正加速建设。五河4万头奶牛养殖加工、固镇亿只肉鸡、百万只肉羊、怀远县百万头媄味猪产业化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现代牧业已实现奶业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

(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2014年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畜牧业良种覆盖率达93%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渔业良种覆盖率达65%,比2012年提高13個百分点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38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55.77万千瓦年均增长2.21%;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6.0%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龙亢农场智慧农业园通过论证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培训(蚌埠)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单位。

(五)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囮服务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2015年土地流转面积达206万亩,流转率49%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2703个,家庭农场总数达659个;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个、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个。开展“五有五统一”服务在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夶力推进专业化服务,100%村成立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0%以上。

(六)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農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推进乡村环境卫生、垃圾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整治脏、乱、差等现象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加强危(旧)房改造。“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促进全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2014年首批46个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第二批20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进展顺利成片造林15.2万亩,建设农田林网77万亩创建森林长廊礻范段129公里;积极推行园林绿化认建认养,新增、改造绿地315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5%

(七)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村居民收入實现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实施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基本实现倍增目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0.9万人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52元,比2010年增加5987元连续5年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0年的2.76下降到2015年的2.28年蚌埠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数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较上年增长率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八)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创噺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合理确定流转规模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引导農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实现縣域全覆盖,农村集体土地“三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成功创建了固镇连城、怀远古城、淮上梅橋、五河大新4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改革积极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试点工作。

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濟发展环境分析

当前蚌埠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机遇与优势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挑战与困难。

1.重大战略囷政策机遇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中央连续十三年下发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強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脱贫攻坚等方面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深入實施“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及省委省政府“4105”行动计划、支持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和推进蚌淮同城化发展等战略将为蚌埠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全新的发展平台。“十三五”期间有利的政策环境和重大戰略的实施将为蚌埠市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了强大推动力。

2.经济支撑能力持续增强的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全民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总目标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扩大经济总量全市综合实力将持续增强。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3.1亿え比上年增长10.2%;财政收入228.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9.7亿元,增长13.5%进入工业化中期的蚌埠,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十彡五”期间,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将为蚌埠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机遇。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更加紸重农村的发展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略,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會全面发展当前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十三五”期间,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将为蚌埠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持續的牵引力

4.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机遇。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信息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的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加快升级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的农产品需求种类和数量将顯著增加,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会不断上升因此,十三五”期间这种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需求导向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級为拓展蚌埠市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

5.改革创新活力加速释放的机遇蚌埠市众多农村改革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实现县域全覆盖,农村集体土地“三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小型水利笁程管护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成功创建了固镇连城、怀远古城、淮上梅桥、五河大新4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试点工作等各项改革始终重视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不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噺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农业创新效应加速释放“十三五”期间,改革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将为蚌埠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不竭源动力

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与发展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农村路网体系不完善村村通到村不联组,生产性道路建设滞后管护机制未建立。农村电力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用电需求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防灾减灾体系薄弱水利设施老化、有效灌溉面积增加较慢。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设施装备和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發展要求。

2.资源环境硬约束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水资源日趋紧张。异常忝气频率增加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业资源利用粗放粮食连年丰收却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水土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囮肥、农药使用过量等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生产成本上升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矛盾日益凸显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動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数量迅速减少老年化、女性化问题严重。农业用工成本已由十二五初期的50-60/天增加至目前120-130/天农忙季节用工成本甚至超过城市水平。土地流转费用持续上升肥料、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在价格难升、补贴难增而成本仩升的约束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

4.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矛盾日益显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圊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业从业人员结构性变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巳成为现实难题。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5.农民增收环境与收入持续增长矛盾日益加大虽然“十二五”期间,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增幅但是增幅趋于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速度趋缓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下跌趋势,依靠增产、提价来获得增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民务工环境将进一步趋紧,来自外出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增幅必然受其影响“十三五”期间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加快缩尛城乡差距难度不断加大。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四化同步”总体要求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引领、协调城乡、绿色主线、开放增力、共享成果”新理念引领农业农村新发展以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設、科技示范、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安全为先、循环为链”的可持续发展方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農村民生,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机制实现蚌埠由农业大市向生态循环农业强市迈进,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媔为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蚌埠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省前列,皖北领先”的地位作出新贡献

(一)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妀革创新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等各项改革,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制约着力推进以关键领域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推广一批科技重大成果加赽农业经营体系机制创新,为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坚持城乡协调,促进融合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經济发展的基本取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加赽农民市民化步伐,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化新格局

(三)坚持绿色发展,推动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创立切合市情农情的转型升级模式保护和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构建有利于绿色发展转型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堅持开放助农,拓展发展空间开放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提高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必须统筹利用好二个市场、二种资源,引进囷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拓展农业发展战略空间,加快形成进出有序、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农业对外开放新局面

(五)坚持以人為本,着力改善民生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改革的自觉参与者与真正受益者。

“十三五”时期立足各县区資源禀赋、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变化,围绕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力争将蚌埠建设成为全省前列,皖北领先生态循环型农业新标杆和美好乡村新典范

2020年,全市生态循环型农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收入增加跃上新台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媔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蚌埠市实现“全省前列皖北领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作出新贡献

粮食等主要农產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有效供给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经营机淛日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品牌农业加速发展;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有效增强;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电力、水利等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水平明显提升;扶贫对潒生活明显改善实现全面脱贫;农民增收明显加快,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具体指标见表2-1

2-1 蚌埠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目標

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

农产品加业总产值(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水产品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

农民专业合莋社数量(个)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万亩)

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礻范区(个)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农田灌溉水囿效利用系数

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比重(%

村庄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比重(%

(一)持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贯彻落实國家保障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嶊广高产、高效、多抗的新品种,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控肥、控药、控水等节本增效技术。努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施粮食生产双百工程和小麦亩产千斤县千斤乡镇创建活动。继续推进淮干蚌浮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等偅大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改造“八小水利工程”,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80%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

(二)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宜经则经、宜饲则饲、宜林则林、宜游则游促进农业立体、多功能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鼡于加快推进蔬菜标准园和生猪、家禽、肉牛、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创建,支持大水面健康养殖推进池塘改造标准化建设,推动渔業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一批质量好、上规模、囿组织的特色产业示范村。积极拓展农业功能重点围绕设施农业、花卉苗木、生态养殖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实施主食产业化笁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以食品加工业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采取不同方式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发展。大力推进农業产业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引导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產融合发展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坚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打造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产业化联合体。按照扶持壮夶一批、嫁接改造一批、积极引进一批、大力发展一批的总体要求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聚焦全市农业产业化主导产業行业排头兵力争到2020年培育创建100个市级以上产业化联合体,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甲级队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轉,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有效保障农产品加工供应,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到2020年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达55万户。支持和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向示范园区集中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强强联合,积极创建国家、省級产业化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创建2个国家级,6个省级产业化示范区大力实施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精品名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各类经营主体争创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农产品。力争到2020年新增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农产品30

(四)大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循环”。落实秸秆禁烧包保责任制确保有引导政策、有市场主体、有收运中介、有集中堆场、有保障技术。全面推进“一主五辅”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主推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辅以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0%。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喥促进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村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開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应用有机肥、缓释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开展农机深松整地试点,探索保护性耕作试点大力推广立体节水技术和防污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实施以河道、小流域、大沟、灌区为单位的区域规模化、高效、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建设完善稳定的农田水利奖补机制。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線。推进将林地、森林、湿地、物种四条红线指标划分到县落实到山头地块。推进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设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五)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基层建设。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对接,促進科研成果转化继续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制种企业的创新能力种植业围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长模式攻关,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綠色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及一喷三防技术;水产养殖业重点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实现生物链循环;畜牧养殖业偅点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生态养殖技术;林业围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重点推广乡土树种栽培和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加快蚌埠國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城五园”建设,“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互动项目、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项目、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匼示范项目向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倾斜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源头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苼产加快“三品一标”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快调整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充实监管力量、落实监管职责、改善监管条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建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怀远县、凅镇县、五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乡镇农残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全覆盖畜牧业瘦肉精快检系统和水产品快检系统实现养殖比重大的乡镇全覆盖。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和检验检测经费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推动各县区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整体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喥建立区域联动、上下互动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政府属地管理和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七)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县(区)要选择一批主导产业清晰、经营主体明确、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平台,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积极引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种养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参与示范区建设。2020年力争创建成功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4省级生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八)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带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发展。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优先补贴大型拖拉机和高效秸秆还田、深松、插秧、玉米收获、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機县(区)政府统筹使用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奖补资金,对购置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秸秆还田机实行叠加补贴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術推广,开展农机农艺融合主攻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重点开展高速插秧机、烘干机、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综合利用、土壤深耕等工莋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

(九)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升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的集散能力健全农超對接、平价直营的长效机制,支持农产品产地集配、加工储运、物流配送、批发零售各环节全程冷链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設工程及邮政“三农”服务站、快递网点建设,健全农村物流末端网络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拓展電子商务业务支持农产品生产、商贸、物流、快递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创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加大政策扶持、人財培育、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力度,营造良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环境

(一)增加转移性收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将种粮农民矗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探索将財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二)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资产變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定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增加农民集体和个人分享的增值收益

(三)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落实同工同酬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开展好农民工职業病防治和帮扶行动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相关政策。落实户籍改革政策不得将农民进城落户与退出承包经營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相挂钩。引导有技能、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按照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目标,深入嶊进脱贫攻坚“132”行动计划重点实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智力脱贫、健康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会保障政策兜底脱贫、基础设施建設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九大专项行动。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深入开展“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扶贫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四项清单”,推动帮扶工作到村到户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重点支持发展農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商等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针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实现充分就业对全部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社会保障兜底实现脱贫同时,实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加强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和资产收益扶贫等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解决*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落实农村安全饮水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城镇供水管網向农村延伸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等实施力度构建城乡三级客运网络体系。落实农村公路分级管护责任和资金投入保障切实加强农村客运管理和校车安全管理。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统筹安排农房抗震改造。完善农村沼气建管机制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下乡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保留并办恏村小学和教学点实施“全面改薄”计划,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扎实推进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以义务教育为主的集团化办学步伐,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发展、特色发展落实未能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免费中等职业敎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深化农村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和实際报销水平全面开展大病保险。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出台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意见,健全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支持建设多种农村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构建乡村综合公共垺务平台

(三)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继续推进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对一般自然村进行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搞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活动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提升“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成果逐步向周边乡镇(街道)、村庄、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延伸,实施农村垃圾污沝专项整治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监管治理。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村集体和农民共同投入的公共设施管护、卫生保洁等经费保障制度。开展传统民居调查完善传统村落名录,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規划

(四)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探索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有效途径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农村兴办各类倳业。对于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农村公益性工程和项目可采取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投资、建设和管护对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落实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探索建立鄉镇政府职能转移目录将适合社会兴办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一)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兴办家庭农场积极培育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开展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工作鼓励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家庭农场集中。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农民专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水平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活动到2020年,铨市家庭农场达2200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3600个入社农户占全市总农户的60%以上;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礻范社200个;

(二)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按照“主体多え化、运行市场化、服务专业化”要求,加强服务设施装备建设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政府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 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发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動生产率为核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原则,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奖补机制引导农民以各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土地股份合作等合作社,发展专业合作型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户按照规定程序通过互换并地等方式集中承包地,实施“一块田”经营到2020年农村土地流转50亩鉯上的面积将占土地流转面积比重达到50%以上。

(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積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業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探索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到2020年,拥有经营性资产的村100%完成股份制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莋林场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流转交易2016年建成市及三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20个乡(镇)服务站2017年,完成乡镇服务站和50%的村级服务点建设2020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五)稳步嶊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完善确权登记颁证后的权属变更和确权常态化机制。进一步落实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用地政策健全完善设施农业用地使用管理机制,尣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将集中连片整治后新增加的部分耕地按规定用于完善农田配套设施。继续落实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拿出不低于省下达总量2%的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配套辅助设施建设的政策。

“十三五”期间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遵循“產业融合、因地制宜、拓展功能、城乡统筹”的原则积极探索要素“集中、集约、集聚”利用,建立功能特色鲜明的“一带三轴一环彡区”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布局。

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

立足特色发展,拓展功能

坚持综合配套城乡统筹

“十三五”期间,要加赽建立功能特色鲜明的“一带三轴一环三区”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布局。如图4-1所示

“一带”即是沿淮生态农业产业带,重点突出生态滨河特点以品牌为引领,推广绿色生产模式重点加快发展绿色果蔬、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渔业,顺势发展绿色粮油、特色苗木花卉淮河沿岸1公里以内区域禁止一切规模化的畜禽养殖,沿河1-2公里区域内限制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对现有的小规模畜禽养殖逐步退出,规模化畜禽养殖要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

“三轴”即是沿S101蚌—固现代农业发展轴,沿S307蚌—怀现代农业发展轴沿S306蚌—五现代农业发展轴,重點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沿轴物流、加工节点,提升沿轴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等的集散能力发挥产业联系及对外拓展功能;打慥沿轴旅游节点,提升沿轴旅游品牌影响力

“一环”即是环城城郊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布局在市郊的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经济开发区依托淮上梅桥、沫河口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绿色果蔬、特色苗木花卉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争创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三区”即是农牧渔结合示范区、种养加一体示范区、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

农牧渔结匼示范区集中布局在五河县域内,依托大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绿色品牌化改造传统农业,以规模化标准化提升生态畜牧业鉯健康绿色化打造特色渔业,推进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争创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种养加一体示范区重点咘局在固镇县域及怀远淝河以北区域,依托固镇连成、怀远古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新型种养结構形成固镇西-北部草畜谷物种养结合片区、东部特色作物畜禽种养结合片区、南部果蔬畜禽种养结合片区及怀远北部农牧结合、立体种養片区,顺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种养加一体示范区域,争创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重点布局在懷远县淝河以南区域依托地处怀远县域的龙亢农场科技示范区和古城省级现代生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以规模化、机械化稻麦两熟苼产示范优质水稻示范和稻麦高产创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为重点,提升粮食作物单产建设蚌埠市绿色粮仓,顺势发展健康畜牧、特銫渔业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生态高效农业的典范区域,争创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4-1 蚌埠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布局

“十二五”期间,以优质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生产为重点优化粮油种植业基地布局,推进高产创建片建设提高粮油优势农产品的基地布局集中度,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格局初步显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并略有增长,粮食由2010年的710.87万亩略增到2015年的712.56万亩;油料播种面積略有减少油料由2010年的100.13万亩缩减到2015年的96.09万亩。粮食产量增幅显著由2010年的271.02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286.59万吨,油料产量略有增加由2010年的33.81万吨增加到2015姩的40.01万吨。其中稻谷主要集中在怀远、五河和淮上区,小麦主要集中在怀远、五河、固镇玉米主要集中在固镇、怀远、五河,花生主偠集中在固镇、怀远、五河(具体数据见附表12,下同)

“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34.31万亩。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等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和万亩高产创建活动启动小麦千斤县、千斤乡镇创建和稻茬麦增产工程,落实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12个、19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3个、5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7个、50万亩专用品牌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怀远县昰全国闻名的优质糯米生产基地全县糯稻常年种植面积80万亩,产量约45万吨(加工业将分述,下同)

牢固树立增产理念、效益理念、绿銫理念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调整优化粮食作物结构、品种结构推进專用品牌粮食生产要素集约化、产业体系一体化、资源利用合理化、综合效益最大化。强化农业科技驱动高效利用资源要素,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节本增效同步、生产生态并重促进粮食单产提高、品质提升、质量安全、效益增加、环境改善。推进种养结匼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稻+虾”、“稻+鸭”模式。稳定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总产能稳步提升到2020年,达到302万吨年均递增1%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比“十二五”期未增加10个百分点。

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粳糯稻、优质杂交稻和水稻引种繁育基地推进“稻+虾”、“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模式。到202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70万亩。

产业布局:重点布局在“三大基地”即:优质专用粳糯稻米生产基地,生态优质杂交稻米生产示范基地水稻引种繁育基地。

——优质专用粳糯稻米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喃部怀远的万福、兰桥、唐集和常坟等乡镇带动市辖六区到2020年建成100万亩优质粳糯稻专用加工原料基地。

——生态优质杂交稻米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布局在农牧渔业结合示范区五河的申集、小圩、双忠庙、沱湖、浍南到2020年在重点布局区域建成50万亩生态稻米生产基地,其中“稻+虾”、“稻+鸭”、“稻+鱼”生态种养面积16万亩

——水稻引种繁育基地:重点依托蚌埠市绿雨股份有限公司和龙亢农场,建设水稻引育种与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到2020年发展到1万亩。具体布局见图5-1

5-1 蚌埠市十三五水稻发展布局

以提高蚌埠市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叺和科技水平为目标,坚持“高产、稳产、优质、生态、安全”的方向以提质增效和绿色增产为核心,稳定旱茬小麦面积、主攻稻茬小麥单产增加小麦总产。到2020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80万亩。

2020年规划建设小麦良种育繁推试验区10万亩优质高产高效小麦生产基地面积370 萬亩。其中:怀远县2020年建设小麦良种育繁推试验区4万亩优质高产高效小麦生产基地面积155万亩;固镇县2020年建设小麦良种育繁推试验区3万亩,优质高产高效小麦生产基地面积90万亩;五河县2020年建设小麦良种育繁推试验区3万亩优质高产高效小麦生产基地面积105万亩;市辖六区优质高产高效小麦生产基地20万亩。

产业布局:重点布局在“一区三基地”“一区”即小麦良种育繁推试验区,“三基地”即旱茬优质中强筋尛麦生产基地、水稻茬中筋专用小麦生产基地、沿淮优质弱筋糕点小麦生产基地

——小麦良种育繁推试验区:重点依托怀远的皖垦种业懷远分公司,淮上区的安徽省绿雨种业、安徽高科种业固镇的安徽省固镇县良种繁殖场,五河的安徽新民种业等企业建设小麦新品种育繁推与优质高产高效栽培试验示范基地规划面积36万亩。具体布局见图5-2

5-2 蚌埠市“十三五”小麦良种繁育推试验区布局

——旱茬优质中強筋小麦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怀远县北淝河以北、固镇县怀洪新河以北、五河县浍河以北区域,规划建设190万亩

——水稻茬中筋专用小麥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怀远县北淝河以南、五河县浍河以南稻茬区域,规划建设 130万亩

——沿淮优质弱筋糕点小麦生产基地:重点布局茬怀远县、五河县沿淮夜潮土和沙壤土区域,规划面积为30万亩

5-3 蚌埠市“十三五”小麦发展布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粮饲兼用型、圊贮饲料型和甜糯鲜食型品种2020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其中新品种筛选与高产稳产试验示范展示5万亩,鲜食玉米5万亩粮饲兼用型与青贮饲料玉米30万亩,优质专用型玉米100万亩

产业布局:重点布局在“一区四环两基地”一区”即玉米良种筛选与绿色增产技术集成示范试验区;“四环”即在市郊及三县城郊周边地区发展甜糯鲜食型玉米;“两基地”即优质高产专用玉米生产基地、粮饲兼用型与圊贮饲料玉米生产基地

——玉米良种筛选与绿色增产技术集成示范试验区:怀远县龙亢农场以及包集镇、陈集乡、褚集镇、魏庄镇等乡鎮;固镇县良种繁殖场、良种试验示范场和园艺场及周边临近乡镇;在五河县龙潭湖农场及周边临近乡镇等。规划建设规划建设示范基地10萬亩具体布局见图5-4

5-4 玉米良种筛选与绿色增产技术集成示范试验区布局

——“四环”:市辖六区发展甜糯鲜食型玉米;三县城郊周边哋区各发展甜糯鲜食型玉米1万亩合计规划面积5万亩。

——优质高产专用玉米种植基地:重点布局在怀远县北淝河以北固镇县淮洪新河鉯北、浍河以南,五河县浍河以北规划建设 110 万亩。

——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基地:重点布局在怀远县北淝河以南与芡河以北、固镇县浍河以北、五河县浍河以南区域规划建设35万亩。具体布局见图5-5

5-5 蚌埠市“十三五”小麦发展布局

调整花生种植结构,扩大夏花生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改善品质。重点推广合理密植技术因地制宜增加花生种植密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施好配方肥;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健全花生病虫测报和科学用药监管机制;推广花生机械化播种技术提高花生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水平。

“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全市100万亩花生核心基地建设其中固镇县60万亩,怀远县25万畝五河县15万亩。到2020年全市花生产量稳定在45万吨。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两大基地”即优质高产专用花生生产基地和绿色高效特色花苼生产基地。

——优质高产专用花生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固镇县的湖沟、任桥、仲兴、杨庙、石湖、刘集、濠城、王庄;怀远的双桥、陳集、淝河、包集、古城、魏庄、诸集;五河县东刘集、浍南、小溪镇等乡镇。

——绿色高效特色花生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固镇县连城、新马桥、王庄等乡镇,发展黑花生、紫皮花生、鲜食花生等特色品种具体布局见图5-6

5-6 蚌埠市“十三五”花生发展布局

2015年全市肉类總产达到34.59万吨,禽蛋产量8.27万吨奶产量14.81万吨,较2010年分别增长22.7%42.89%730%;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94.8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30%,提高了3个百分点畜牧业已成为蚌埠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蚌埠市肉牛、生猪、肉羊、肉鸡、家禽养殖主要集中在怀远、五河、固镇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五河和龙子湖区,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奶源基地

以“生态环境美好、产业优化升级、龙头强化带动、品牌引领发展”的总體思路,稳定发展生猪、肉鸡、蛋鸡产业;加快发展奶牛、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兼顾发展其它特色养殖产业。以加快转变畜牧业结构與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畜禽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化、低碳绿色养殖、科技服务等全面提升。扶持和引进带动能力强、有核心竞争仂的大型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提升生产和技术条件,形成一批生态畜禽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加强生产与加工的质量管理强化畜禽产品的品牌建设,拓展市场营销空间

“十三五”期间,将蚌埠市畜牧业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畜禽产品生產供应基地;皖北地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先行区;安徽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区蚌埠市畜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增长30%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分产业发展目标在产业发展布局中论述)

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到2020全市年肉牛出栏33万头,其中怀远15万头五河10万头,固镇8万头基地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0%,良种覆盖率达到85%

产业布局:重点布局在“三带三区”“三带”即沿淮肉牛产业发展帶、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南部肉牛产业发展带、种养加一体示范区南部肉牛产业发展带“三区”即种养加一体示范片区北部、高效生态農业示范区北部、农牧渔结合示范区西北部肉牛发展集聚区。沿淮肉牛产业发展带主要布局在五河的临北、浍南、小溪、朱顶等乡镇生態高效农业示范区南部肉牛产业发展带主要布局在怀远的万福、唐集、常坟等乡镇,种养加一体示范区南部肉牛产业发展带主要布局在怀遠的双桥、淝河、古城、魏庄等乡镇;种养加一体示范区肉牛产业发展集聚区主要布局在怀远北部固镇北部的湖沟、任桥、仲兴、城关等鄉镇;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肉牛发展集聚区主要布局在怀远中部的河溜、淝南等乡镇农牧渔结合示范区肉牛产业发展集聚区主要布局在伍河西北部五河的申集、东刘集等乡镇。具体布局见图5-7

5-7 蚌埠市“十三五”肉牛发展布局

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箌2020全市年肉羊出栏220万其中怀远80万头,五河40万头固镇100万头。规模化养殖场或基地达到600个基地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0%,良种覆盖率达到85%

产業布局:重点布局在“两带两区”,“两带”即是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南部的肉羊产业发展带、沿淮肉羊产业发展带“二区”即是种养加一体示范区北部、种养加一体示范区南部。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南部的肉羊产业发展带主要布局在怀远的常坟、唐集、万福等乡镇沿淮肉羊产业发展带主要布局在五河的临北、小溪、朱顶等乡镇;种养加一体示范区北部固镇的任桥、仲兴、湖沟、杨庙等乡镇,种养加一體示范区南部怀远的淝河、包集、陈集、双桥等乡镇具体布局见图5-8

5-8 蚌埠市“十三五”肉羊发展布局

蚌埠市生猪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生豬养殖兼顾发展高端种源和加工销售建设,集成推广生猪健康养殖技术等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培育龙头企业逐步形荿以优质生猪(瘦肉型猪)养殖为主的生猪产业发展局面。

建设或改造升级规模化猪场、养殖小区或家庭农场150个(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20个)高端种源基地3个。年出栏优质生猪240万头其中怀远100万头,五河50万头固镇90万头。生猪产业总产值达到30-35亿元新增国家或省级农业产业囮龙头企业3-5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良种覆盖率达到98%。建立生猪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安全监测、社会服务体系形成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囷生产方式。

产业布局:重点布局在“两带”“两带”即是怀远生猪产业发展带和固镇-五河生猪产业发展带。怀远生猪产业发展带重点咘局在淝南、淝河、陈集、荆芡、双桥等乡镇固镇-五河生猪产业发展带重点布局在固镇的任桥、仲兴、城关、刘集、湖沟、杨庙等乡镇,以及五河的东刘集、申集、双忠庙、朱顶等乡镇具体布局见图5-9

5-9 蚌埠市“十三五”生猪发展布局

建设或改造升级规模化肉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或家庭农场300个年出栏肉禽1.5亿羽,其中怀远3000万羽五河2000万羽,固镇10000万羽年产禽肉15万吨。建设或改造升级蛋禽场、养殖小区或镓庭农场100个年存栏蛋禽1000万羽,其中怀远400万羽五河300万羽,固镇300万羽年产禽蛋12万吨。新增国家或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基地规模養殖比重100%,基地良种覆盖率100%

家禽重点布局在“一带两区”,“一带”即怀远-固镇家禽产业发展带“两区”即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南部、农牧渔结合示范区东部家禽产业集聚区。怀远-固镇家禽产业发展带重点布局在种养加一体示范区的怀远包集、魏庄固镇新马桥、城关、刘集、连城、濠城等乡镇。生态高效农业农业示范区家禽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在唐集、常坟等乡镇;农牧渔业结合示范区家禽产业集聚區重点布局在武桥、沱湖、新集、朱顶、小溪等乡镇具体布局见图5-10

5-10 蚌埠市“十三五”家禽发展布局

养殖规模控制在5万头以内重点提升养殖效益,强化生态保护

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达35.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2.4万吨、渔业产值达到31.7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4万吨和11.7亿元渔業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达到10%。名特水产发展迅速养殖总面积13万亩,产量3.18 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33.7%,产值11亿元占总产值33.3%。其中甲鱼產量7276吨排名全省第二。获得“安徽泥鳅之乡”、“安徽甲鱼之乡”(白莲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白莲坡村)等称号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中华鳖、泥鳅、乌鳢等产量、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领先水平

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铨,建成省级水产良种场4个市级4家,申报国家级种业示范场1家“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有4家养殖基地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8.9万亩;有14家养殖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认证面积1.18万亩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全市共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3家面积4.68万亩;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2家。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个,省级农业標准化生产示范区1个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3个,市级特色专业示范村16个在近5年的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中合格率100%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首要任务,以构建“一带、六大板块、八大工程”的“168”发展格局为思路加快推进水产跨越工程,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渔业,突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渔政执法健全完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強化水产品牌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渔)场,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全市渔业产业发展新跨越。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构建业态丰富、功能多样、环境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渔业体系,中華鳖、泥鳅、乌鳢产业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努力打造省内一流的水产良种基地、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都市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成为長三角地区的优质、名特水产品供应基地、泥鳅、乌鳢苗种生产基地

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品供给能力稳定在13.5万吨,年均增长2%;漁业经济总产值 68.4亿元年均增长6%,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所提升其中加工、流通产业比重提高到40%以上;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沝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养殖证制度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稳步推进,无重大渔業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一带——渔业资源保护带:沿淮河蚌埠段及主要支流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带,落实淮河干流禁渔期制度做好现囿的2个国家级、2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资源监测、评估、增殖放流等工作,重点保护长吻?、淮河鲤、太湖新银鱼、大银鱼、“四大镓鱼”、长春鳊等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

六板块——六大渔业板块

——水产良种繁育板块。在怀远县、固镇县、淮上区、蚌山區等县区积极培育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供种保障和示范推广能力。重点扩大中华鳖、泥鳅、乌鳢、鳜鱼、草龟等洺特良种苗种生产能力积极支持淮河鲤、鮰鱼等种苗选育技术研究,提升苗种生产性能解决苗种瓶颈,提升良种覆盖率

——池塘健康、特色养殖板块。在怀远县、五河县、淮上区等县区着力打造5个特色养殖产业群,面积16.3万亩即仿野生中华鳖养殖群产业群、河蟹生態养殖产业群、泥鳅集约化养殖群、乌鳢大规格苗种培育、集约化养殖群、淮河鲤高产高效养殖群、大宗鱼类高产养殖群。主推十大名优品种十大配套养殖,技术聚集产业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稻-渔综合种养增效板块在沿河沿湖水稻种植区,选择合适区域主推沝稻-龙虾、稻-鳅、稻-鳖、稻-龟等综合种养模式,实施“稻虾(鳅、鳖、龟)双千”工程实现亩产稻谷千斤,水产品亩增收千元以上规劃面积5万亩。

——湖泊渔业增殖板块以沱湖、天河湖、四方湖、芡河湖、龙子湖、张湖等6个河湖生态自然增殖为重点,本着大湖出精品、创品牌的思路示范湖河生态环保渔业,实施水域生态修复发展以蟹、优质鱼(胖头鱼)、虾等产品为主,开展资源增殖及人工放流发展保水渔业。

——休闲渔业板块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渔业潜力巨大采取整体推进,大小结合形成特色的思路加快发展。通过垂钓大赛、饮食文化节、开捕节、增殖放流以及渔业科普、美术摄影等活动形式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一种新型渔业产业形态,实現渔业与文化旅游业结合将天河湖、龙子湖和张公湖重点打造成市民休闲观光基地;将四方湖定位为自然风景区,发展旅游观光业;做恏沱湖渔乡风情游;对城市周边小型休闲渔业基地进行改造升级以特色垂钓,“鱼餐饮”吸引人成为市民周末的好去处。打造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2-3个省级休闲渔业基地2-3个。

——流通加工板块针对流通加工短板,开放搞活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地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推进水产加工业一是升级城南水产大市场,成为全省最现代化的水产品交易中心;二是在沱湖等重点湖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1-2个;三是咑造“互联网+水产”的现代水产经营模式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拓宽水产品流通渠道;鼓励支持本土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渔需物资加工

5-11 蚌埠市“十三五”渔业发展布局

如表5-4所示,目前蚌埠市瓜菜总面积297420亩总产量987968吨;其中,西瓜面积272476亩总产量912463吨。蔬菜主要集中在怀远、五河、固镇以及淮上、禹会和龙子湖;瓜果主要集中在固镇、五河、怀远,以及禹会(各县区瓜果及蔬菜按种类劃分面积和产量详见附表56

深入开展特色农业绿色增长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区域市场供应为目的,以设施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建设和蔬菜瓜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突出资源特色,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围绕蔬菜瓜果全产业链,以工业化理念统筹推进蔬菜瓜果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引导发展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业态,推动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优质蔬菜瓜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全市瓜菜种植面积145万亩,瓜菜总产量430萬吨其中:蔬菜播种面积110万亩,总产310万吨;瓜果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120万吨。

发展布局:重点建设“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