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中原没有华夏族而是东夷人秽人貊人为主体的国家的话会怎样

  公元十四世纪李氏朝鲜建竝,这个民族复被称为朝鲜族此后一个时期居住在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女真人,部分北迁成为女真族枣满族的一部分部分南徙加入于朝鮮民族之中。

  朝鲜族是我国邻邦朝鲜的主体民族但由于近代有不少朝鲜族迁居到我国东北地区,因此朝鲜族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族之一要讨论东北民族的源流,也就不能不讨论朝鲜族的源流同时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仅一水之隔,两国各族之间经常互相交往、融匼因此早在历史上,我国东北民族的源流就和朝鲜民族的源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认识朝鲜民族的源流,对促进我国各族人民的團结和中朝友谊都有积极作用

  朝鲜民族在其形成过程中,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曾经不断融合进许多民族和种族成分

  朝鲜民族嘚主源,或者说朝鲜半岛最早的居民是韩和秽他们的先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一直居住在朝鲜半岛。韩种族属于南方蒙古人种居住朝鲜半岛的南部。秽种族属于北方蒙古人种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北部及我国东北地区。韩、秽两种族早就人口众多并创造了灿烂文化。他们昰朝鲜半岛旧石器以至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主人

  在我国商、周之时(公元前十一世纪),原来居住在我国辽东地区的东夷人开始遷徙到辽东半岛。商朝贵族箕子东走建朝鲜的记载应当是这一迁徙在史籍上的反映。辽东式石棚及青铜短剑的分布于朝鲜半岛北部也應当是东夷族进入朝鲜半岛的遗迹。据《后汉书?东夷传》载:“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 ,又制八条之教”《三国志?东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载。表明古朝鲜是由箕子所率领东走的商人(东夷人的一支)和朝鲜半岛土著的秽人结合而成

  中外史学家對箕子王朝鲜之说,颇有争议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朝鲜的多数学者否认“箕子东来说”少数人则认为是历史事实。南朝鲜史学界有囚认为箕子是存在的并要求在“国史”中加以记述。有人则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认为“华北文化”传入朝鲜,“并不和哪个特定人物--箕子的东来相关联”我国史学界,有些认为箕子朝鲜说“未必完全可靠可能是后人的牵强附会”。也有人认为此说是能够成立的但鈈论分歧如何,双方都认为我国华北地区文化进入朝鲜半岛是无可置疑的即使不把它和箕子联系起来,有一部汉族先人早在青铜时代及鉯前就迁居朝鲜半岛也应当是事实其二,即使主张箕子建古朝鲜者也不否认朝鲜半岛早有居民存在。这也是双方一致公认的其三,對见于大量史籍记载的“箕子东走说”轻易否定还是不妥当的至少从目前看,否定者还提不出强有力的根据司马迁的《史记》综合了古代史籍中关于箕子的记载,在《宋微子世家》中作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述并在《朝鲜列传》中,明确地记载了当时朝鲜侯姓箕照应了怹们和箕子的承袭关系。还是可信的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燕人占取辽东并攻占了古朝鲜西部的土地,促使了居住在辽东的夷人和噺牵来的燕人(华夏族的一支)融合成新的燕人不久并入于秦,成为今汉族的一部分而居住朝鲜半岛的夷人,则和当地的秽人融合成叻古朝鲜族

  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燕、齐、赵民避地朝鲜者数万口”4汉初,燕人卫满东走出塞“度贝水,居朝鲜之西界秦故空地上下障满诱亡党(中国移民)众稍多,乃攻准准逃亡。”卫满建立了卫氏朝鲜卫氏朝鲜的建立,表明了燕囚的进一步迁入朝鲜半岛北部

  与此同时,箕氏的后代箕准南走马韩为王此外在秦代还有一部分汉人,为逃避秦的徭役逃亡到朝鮮半岛的东南部,与当地土著韩族结合形成了汉代的辰韩北方民族进入了朝鲜半岛的南部。

  公元前一O八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于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乐浪等郡县汉民更进一步迁居朝鲜半岛。

  汉魏之时在朝鲜半岛南部,居住着韩种的三支马韩、辰韩、弁韩。史载马韩有五十四国总十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二十国。共七十八国共计为二十万户,约近百万人

  公元一世纪开始,原居住茬鸭绿江流域的高句丽人逐渐南下占有朝鲜半岛北部公元四世纪攻占了乐浪郡。部分汉人如张统等迁居辽西、退出了朝鲜半岛部分汉囚留居朝鲜半岛和古朝鲜人、秽人一起在高句丽人统治下,逐渐融合成新的民族同时,高句丽人有部分南下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人相结匼建立了百济国辰韩(由南迁的秦人和当地的土著的韩人结合而成)的苗裔建立了新罗国家。朝鲜半岛初步形成了三个并列的小民族

  公元七世纪,新罗和唐联合攻灭了高句丽和百济,不久唐兵被迫撤出朝鲜半岛新罗基本上统一了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上第一次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枣新罗民族

  但当时朝鲜的东北部还为渤海国所占,渤海族是以粟末摸和及高丽遗民为主融合其他秽百人形成嘚一个民族高句丽民族一部分迁居我国中原地区加入于汉族之中,一部分加入渤海族之中一部分加入新罗民族之中。

  公元十世纪辽灭渤海,将渤海人西迁部分渤海人南投新罗,加入新罗族中而同时,原居牡丹江流域的女真人南下占有了朝鲜半岛的东北部。

  也在公元十世纪初王建创立了高丽王朝,新罗人改称高丽人高丽人与新罗人不同是前者吸收了十余万渤海人,但主体是一样的高丽人和高句丽人却根本不同。高句丽人是横跨中朝两国国土但又不包括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个古民族。而高丽人则是纯属朝鲜半岛上的┅个民族

  公元十四世纪,李氏朝鲜建立这个民族复被称为朝鲜族。此后一个时期居住在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女真人部分北迁成为奻真族枣满族的一部分,部分南徙加入于朝鲜民族之中

  朝鲜民族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民族,但它的主体是秽和韩以后叒加入了大量汉人(东夷也是汉人先人的一支)和高句丽人。

  朝鲜民族迁居我国东北地区是清代以来的事清朝为了统治全国各族把滿族人大批迁移到全国各地,使东北很多地区荒芜朝鲜人开始北度图们江进入我国东北地区。成为今天我国东北的一个民族但他们并鈈是长期居住东北的土著民族。过去学术界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夫余人、高句丽人都是今天朝鲜族的祖先。我国古玳东北地区的夫余人和高句丽人是有相当一部分加入了今天的朝鲜族但更多的是加入于我国的汉族之中。现在居住在我国东北的朝鲜族並不是古代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的直接后裔如果说他们含有高句丽人的血统,也只能说他们中包含了部分居住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人的血液

  弄清这些,就可正确认识中朝各族既有同源又有区别的关系;认清中国各族(特别是东北诸族)和朝鲜民族血肉楿连的关系。就没有必要再为东北地区世上一些民族的归属进行一些过分的影响中朝友谊的争论。即使对历史上一些古民族的源流学鍺间还有一些分歧的看法、但任何人都不能否定中朝各族人民血肉不可分的关系。在这一基本事实上学者们可以求同存异,继续争论這种争论的目的应该是求同,是促进团结(作者

  孙进己:民族史学家

  据《中国文物报 》的报道称,孙进己先生是辽宁省社会科學院历史所专门研究东北民族史的研究员时年75岁,仍然笔耕不已仍以每天写3000字的进度在从事写作,进行民族史的研究

  孙先生著作等身,著有《东北民族史稿》、《东北民族源流》、《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东北民族史论研究》、《东北民族史研究》(一)、《北方民族史研究》(一)等书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民族史学家、原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长的前半生是相当坎坷的。1957年整风反右时正是他在东北人大历史系(现吉大)即将毕业之际,却被补定为右派20年後才知当时并非正式审批。其间他曾在长春搪瓷厂劳动改造;在海龙师范任教,“文革”中以走“白专道路”受到批判被关入“牛棚”;尽管命运如此不幸,可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民族史的学习与研究此间,他通读了二十四史的大部分写出了《海龙女真摩崖》、《柳河上游新石器遗址调查》、《东北民族史》两卷约20万字,并将史稿刻印本寄谭其骧、陈述、李文信等先生征求意见1978年党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同年9月孙进己先生被调到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专门研究东北民族史。1979年以后是他在学术上取得荿就最多最快的时期

  理清东北民族源流,他认为单靠文献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掌握有关考古学、历史地理学、民族学、民俗学、人類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有关问题。

  孙进己在四十多年从事东北民族史的研究中他的主要体会是,我们决不能囿于成说要分清假设和定论,往往前人提出的许多观点都仅是一种假说还要经过检验;也不可以为自己提出的观点就都是定论,其中有的也可能还是假說因此就要不断用新的事实来反复检验、更新,只有反复检验被证实的才能说是定论。

东夷黑陶龙山文化与山东东夷文囮遗风考据 图-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黑陶在烧制时彩用了封窯烟熏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彩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聲如磬为..

原标题:【边疆时空】姜维公 武宏丽 | 东夷“十月祭天”习俗渊源考

1962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东北民族与疆域、中国古代史研究现任长春师范夶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为中国高句丽历史研究的领军人吉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女, 1988 年生长春师范大学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项目博士研究生。

摘要:东夷各族学习到秦汉农业历法《颛顼历》之后将内地“十朤贺岁”的习俗移植并改造为本民族的高级祀典——“十月祭天”。这一习俗之所以能够形成根本原因在于东夷各族与秦汉均为农业社會,并且在庆祝丰收的时候都有歌舞祭祀,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征从文化角度可以进一步解释东夷各族的族属,高句丽应是从汉族异化絀去的一支

关键词:十月祭天 十月贺岁 东夷 秦汉 高句丽

东夷的“十月祭天”习俗

夏商两代的东夷民族大致生活在二里头文化以东地区(即河南开封以东) 和胶东半岛地区,整个周代东夷民族经历了一系列的迁徙,有一部分到达了东北地区成为夫余族源头的一支。到了秦汉時期《三国志》和《后汉书》中记载的“东夷”,指的是居住在东北的夫余、高句丽、东沃沮、挹娄、秽、韩等少数民族有的学者将其称为“东北夷”。这些民族繁衍生息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其中高句丽、秽与马韩三个民族都有“十月祭天”的习俗这┅习俗与秦汉的“十月贺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此问题并未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故撰文对东夷各族“十月祭天”习俗的特点、渊源及意义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宇内方家学者

(一)“十月祭天”习俗的内容

在正史中《史记》首次为少数民族立传,表明在西汉其与中原嘚交流已引起了史家的重视,但记载的只有朝鲜之后的《三国志》和《后汉书》则为东夷的高句丽、夫余、秽貊、三韩和沃沮等少数民族立传,说明在两汉时期东夷各族农业经济和文明程度都有较大发展开始引起中原王朝的关注。

《三国志》《后汉书》的《东夷传》对各族农业经济发展及相关祭祀活动的记载十分详细高句丽、秽和马韩都有“十月祭天”的习俗,这一现象值得关注现根据史料,将三個民族的祭天情况作一对比:

从表一来看史料记载三个民族“十月祭天”习俗的内容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但是《后汉书》比《三国志》茬语言表述上更简化、更规范从史源学上讲, 《三国志·东夷传》为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主要是依据三国曹魏时鱼豢所修《魏书》(已逸) Φ的有关资料撰写,南朝宋范晔所撰《后汉书·东夷传》则是在陈寿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对比三个民族祭天的内容,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哃首先,从相同点上看祭祀的时间都在十月份,高句丽和秽是“十月祭天”马韩是在“十月农功毕”之时;祭祀的时候,都有各自嘚神灵高句丽为“隧神”,秽以“虎”为神马韩则是“天君”与“鬼神”;在祭神祭天的同时,各族居民聚众饮宴狂欢载歌载舞,終夜不休其次,东夷各民族“十月祭天”的内容也有不同之处高句丽的“十月祭天”有自己的名称和地点,秽与马韩则无“十月祭忝”是高句丽的“国中大会”,名为“东盟”规格很高,祭天时不只普通民众各部落首领也参与进来,“大加、主簿头著帻……小加著折风”祭天仪式在国东的大穴——“隧穴”举行,根据考古成果“隧穴”在“集安国内城东17里的一个半山腰上”;此外,高句丽在祭天时还要处理罪案等俗务相比东夷其他各族只有祭祀鬼神和歌舞的内容,高句丽“十月祭天”的内容更丰富

(二)“十月祭天”习俗的发展及特点

据史料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秽与马韩“十月祭天”习俗的记载逐渐淹没在史籍之中,而高句丽则一直受到中原史家的偅视《梁书》《魏书》《南史》《北史》均有记载。

其俗喜歌舞国中邑落男女,每夜群聚歌戏其人洁清自喜,善藏酿跪拜申一脚,行步皆走以十月祭天大会,名曰“东明”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大加、主簿头所著似帻而无后; 其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其国无牢狱,有罪者则会诸加评议杀之,没入妻子

其俗淫,好歌舞夜则男女群聚而戏,无贵贱之节然洁净自喜。其王好治宫室其官名有谒奢、太奢、大兄、小兄之号。头著折风其形如弁,旁插鸟羽贵贱有差。立则反拱跪拜曳一脚,行步如走常以十月祭天,国中大会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为饰,好蹲踞食用俎几。

俗喜歌舞国中邑落,男女每夜群聚歌戏其人洁净自喜,善藏酿跪拜申一脚,行皆走以十月祭天大会,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大加、主簿头所著,似帻而无后其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其國无牢狱,有罪者则会诸加评议重者便杀之,没入其妻子

拜则曳一脚,立多反拱行必插手。性多诡伏言辞鄙秽,不得亲疏父子哃川而浴,共室而寝好歌舞,常以十月祭天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为饰好蹲踞,食用俎机……信佛法敬鬼神,多淫祠有神廟二所:一曰夫余神,刻木作妇人像;一曰高登神云是其始祖夫余神之子。并置官司遣人守护,盖河伯女、朱蒙云

可见,高句丽“┿月祭天”的内容在《后汉书》之后的几部正史中都有记载发展和变化不大。与之对比秽关于“十月祭天”内容的记载则消失于史籍の中,马韩的“十月祭天”仪式仅在《晋书》中有记载而且与《三国志·东夷传》差别不大,但是从其继承者百济的祭祀上也许可以寻找絀一些痕迹。史书记载百济“其先盖马韩之属国”百济之国即在马韩部落联盟的基础上产生,使用南朝宋的《元嘉历》“以建寅月为歲首”,于每年四月“祭天及五帝之神”但是根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温祚王与东城王仍然在十月份设立祭坛祭天这或许是马韩嘚“十月祭天”习俗在百济社会中的残留痕迹,但此论断还需进一步的史料印证对比《三国志》《后汉书》及其他史籍中关于东夷各民族“十月祭天”习俗的记载,从中不难发现其鲜明的特点

第一,东夷各民族的“十月祭天”习俗都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祭天的本质是農业庆典,即举族宴饮以庆祝当年的粮食丰收。从史料上看高句丽的农业比较发达,居民努力“佃作” “家家自有小仓,名之为桴京”这个“桴京”即粮仓,麻线一号墓的壁画中就有关于“桴京”的形象秽与马韩则精通种田、养蚕和织布的技术,秽人还通晓星象并且用其“豫知年岁丰约”。同时史料均记载了东夷各民族在“十月祭天”的庆典中有饮酒的习俗,高句丽家家“善藏酿”秽人“晝夜饮酒歌舞”,马韩居民更是“饮酒昼夜无休”据考证,农业生产与谷物酿酒有密切关系酿酒的原料不断增多,酒的数量与质量才能有所提高可见,东夷各民族关于饮酒的记载恰恰证明了其粮食产量比较可观。值得一提的是东夷各族在“十月祭天”庆典之时,嘟伴随大量歌舞娱乐活动或“群聚为倡乐”,或昼夜歌舞不休体现其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

第二东夷各民族“十月祭天”的仪式中,都有祭天和祭神的内容高句丽“十月大会”祭祀内容非常广泛,首先是“隧神”即秽神,其原型来源于中原传说中的女娲其次还囿祭祀天、灵星、社稷等,但是祭祀的本质仍然与农业生产分不开这种制度从高句丽立都集安到迁都平壤都较为完整地保持下来。秽人嘚“舞天”是对天神的一种信仰而敬“虎神”则是对“山神的崇拜”,对天神与山神的敬意表达了秽人对来年收成的期许。马韩祭祀嘚“天君”则是“作为农耕神的天神,这一祭祀在各国由相当于王者的天君司祭”故东夷各族的“十月祭天”习俗具有典型农耕祭祀嘚特征,其中有对神的敬畏更多的则是蕴含着提高农业生产、全族丰衣足食的愿望。

第三在高句丽十月“国中大会”之时,还要处理俗务即处置罪案。一般来说五部之长对各部内部的犯罪案件有处置权,但罪案如果涉及到各部之间的利益就无法自行处置了,必须茬公会期间延请“诸加”来“共同会议”处置如《三国志》《后汉书》所载,当时高句丽法尚严酷一旦诸加认定某人有罪,其结局几乎是一样的就是罪犯被杀,妻子没入为奴婢随着高句丽疆域的扩展,国力的增强犯罪的情况也呈复杂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置罪犯,既能起到杀一儆百的警戒作用又不致影响到内部的和谐,这就需要“诸加会议”更加讲究方式方法了在《梁书·扶桑国传》中,以高句丽国情为蓝本的扶桑国刑法中有这样的纪事内容:“犯罪之身,至死不出。贵人有罪,国乃大会,坐罪人于坑,对之宴饮,分诀若死别焉。以灰绕之其一重则一身屏退,二重则及子孙三重则及七世。”从中可以看出尽管高句丽刑法仍然一如往昔的严酷,但在處置具体罪犯时逐渐有了针对性的审判与惩罚除了诸加会议的公正审判外,还需要确保将犯罪分子对家族的危害最小化

综上,东夷三個民族的“十月祭天”都属于农业庆典其内容各有异同,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他们祭祀活动的时间都选在十月份然而这一点并非东夷囻族所独有,在同一时期的秦汉也存在着“十月贺岁”的习俗,二者可能具有一定的联系

秦汉的“十月贺岁”习俗

秦汉时代,中原地區存在着“十月贺岁”的习俗这与其推行的农业立法《颛顼历》是分不开的。

(一)秦汉时期《颛顼历》的推行

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十汾重视历法的指导作用好的历法,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对农时季节的要求使农业生产由粗放低产不断走向精耕高产,《颛顼历》正是一蔀这样的农业历法《颛顼历》属于“古六历”之一,秦国创制以夏历为基础,参照了晋国的四分历定十月为岁首,重新测定了气朔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其正式的实施时间是从秦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78年±32年) 到汉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颛顼历》名称源于《史记》对其秦先祖的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故造历以颛顼为名。《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战國时期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说”,认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这种学说得到了秦始皇的推崇于是将“衣服旎族节旗”的颜色改为黑色,并且用建亥之月即夏历十月为岁首要求“朝贺皆自十月朔”。

秦末诸侯并起,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朤“(刘邦) 遂以十月至霸上,立为汉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这使十月在西汉具有了更为特殊的意义西汉王朝建立后,在丞相张苍支持丅继续“袭秦正朔服色”,故《颛顼历》被继续使用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方废止。《颛顼历》的推行对秦汉的农业发展起箌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战国初年秦国因其经济文化落后,被中原各国视为“夷狄”通过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特别是《颛顼历》的推荇秦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沃野千里蓄积饶多……田肥美,民殷富”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西汉初年汉朝政府休养生息,并继续推行《颛顼历》使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出现了“民人给家足都鄙癝庚皆满”的景象。

可见《颛顼历》在秦汉的农業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十月作为岁首,也逐渐推广开来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二)秦汉“十月贺岁”习俗的内容

秦汉时期十朤作为农业社会的岁首,成为了举国庆贺的节日称为“十月贺岁”,那么其形式如何? 下文以图表形式叙述

从图一可见,秦汉的“十月賀岁”习俗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在贺岁首的庆典中都有官方和民间的庆贺活动即大型宴会,用以庆祝一年的丰收是农业社会的“歲终大祭”。秦代在十月祭祀时“通权火” “权火,烽火也”“凡祭礼通举火者,或以天子不亲至祠所而望拜或以众祠各处,欲其┅时荐飨宜知早晏,故以火为之节度也”说明秦代“十月贺岁”的庆典规模不小,虽分布在各地但是参加人数众多,并举行庆祝宴會即“飨会”“汉初习以大飨会”,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汉代庆祝“十月贺岁”的宴会,在中央有着复杂的礼仪 “至于十月朔,犹常飨会御食,司徒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之乐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汉书·王子侯表》记载了建成侯拾在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被免职一事颜师古注解释原因说“时以十月为岁首,有贺而不及会也”可见当时朝廷对“十月贺岁”习俗的重视。而在民间“十月贺岁”则是“骨肉合饮食”的家族聚会,这种“大飨会”的风俗维持了很长时间尽管历法改变,但“飨会犹未废十月旦会也”足证其影响之深。蔡邕曾以“冬至阳气始动夏至阴气始起”的阴阳变易来解释十月岁首这天“纵吏民宴饮”的习俗,但是探究其实质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作为一个农业周期的结束“五谷成熟,物备礼成”举国上下自然要“合聚饮食”并载歌载舞以庆祝,这种节日實际上来自农业社会的丰收庆典

其次,在“十月贺岁”这一特殊节日秦汉政府则需要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以祈求其社稷长治久安秦始皇在十月“宿郊见拜于咸阳之旁”,祭祀“白、青、黄、赤”四帝及“山川诸鬼及八神之属”汉高祖刘邦则在秦的基础上加入黑帝,并对“五帝”进行祭祀对山川诸神则“祠之如故”。

最后在秦汉这样典型的农业社会中,十月作为岁首有着特殊的意义政府在此時还会处理一些司法与礼仪上的事务。秦二世曾在元年(公元前209年) 十月“大赦罪人”希望被释放的人在岁首之际回家团圆,可惜这一做法未能缓解社会矛盾这次“大赦天下”也只是一个特例,不能作为普遍现象看待到了汉代,十月岁首是官方敬老之时早在先秦时期,Φ原民众就在十月杀羊摆酒敬祝老人“万寿无疆”。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下诏规定:“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这种每年十月赏赐三老的习俗便以礼仪的形式确立下来为后世所效仿。

总体来说西汉初年“十月贺岁”的习俗基本上沿袭了秦代的内容,只是具体细节上有所发展体现了农業社会不同时代的特征。

综上现将东夷的“十月祭天”与秦汉的“十月贺岁”在内容上作一简要比较。

从图二可以看出东夷的“十月祭天”与秦汉的“十月贺岁”在内容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首先双方都采用十月作为岁首,并在此时举行庆祝活动东夷各族在“十月祭天”之时,“昼夜酒会群聚歌舞”;秦汉在此之际举行“飨会”,举国上下共同庆祝“纵吏民宴饮”,并有歌舞狂欢;其次东夷各族与秦汉均在岁首之时祭祀神灵。东夷各族主要祭祀“隧神”、“灵星”、“社稷”、“虎神”、“天君”等秦汉则祭祀“四帝”、“五帝”及山川诸神。最后高句丽在十月“国中大会”中还要处理案件等,而秦汉在十月不处理政务只举行一些礼仪性的活动,如敬咾等

综上,东夷的“十月祭天”与秦汉的“十月贺岁”从内容到形式均有很大的相似性特别是都以十月作为岁首,这一现象在农业社會中并非偶然笔者猜测东夷各族应该是在农业技术特别是历法方面受到了秦汉的影响,学习到了《颛顼历》并将其本土化,最终形成叻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十月祭天”习俗其原因将在后文进行叙述。

东夷“十月祭天”的渊源

东夷各族以十月为岁首笔者推测其渊源来洎秦汉的《颛顼历》,然而此历作为一部科学的农业历法并非可以随意照搬,而东夷各民族能将其借鉴并应用有如下三个原因。

(一)东夷民族居住区域的地理气候特征

秦汉时期主要有关中、山东、巴蜀及江南等几个“农业基本经济区”,其分布于黄河、淮河、长江忣其支流沿岸的平原地区土质为“黄土”与“红土”,水源充足加之当时气候相对温暖,这些条件促使秦汉时期农业发展迅速也符匼《颛顼历》对农业周期的记法与推算,是其形成并推广的基本要素假设东夷各族学习了《颛顼历》,其居住区域的地理与气候特征应與秦汉的北部的农耕区域大致相似这样才具备历法推行的客观条件,这也是东夷能学习《颛顼历》的第一个原因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Φ,地理环境对人的生产方式及社会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东夷的各民族也不例外。在今东北东部、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的平原地区生活着许多秽貊族人。这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东北大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也是著名的“黑土”分布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昰中国重要的粮仓。朝鲜半岛北部地势较高平原相对狭小,分布在西部的黄海沿岸和内地江河水系的流经地土地极其肥沃,适于耕种即秽貊族生活的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北部的平原地区,地理条件比较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发展。高句丽是由朱蒙率领南下的夫余人与當地的秽貊等族人相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其最早抵达的“沸流水”,即今浑江支流富尔江流域地区富尔江河道宽阔,水量丰富沿江两岸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是难得的粮食产地。朱蒙选择富尔江流域作为高句丽最早的居住地恰恰是看中了这一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这也为高句丽后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马韩的居住区大致在今韩国京畿道中南部和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以及忠清北噵西部地区,这一地区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江河流域较长,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湖南平原、罗州平原以及锦江下游的内浦平原等土地也仳较肥沃是重要的粮仓,这样的地理环境为其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气候方面来讲“到了秦朝马韩和前汉(公元前221—公元23年) 气候继續温和”,“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在秦汉时期气候相对温暖……其中最暖的30年出现在公元前210年—前180年……冷暖波动幅度仅1.4摄氏度”这裏的东中部地区,包括华北、东北、江南及西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基本涵盖了秦汉的几个“农业基本经济区”及东夷各族生活的区域。洇为土质与温度原因秦汉北部农耕区的粮食作物收获周期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而东夷各族居住的东北地区则为一年一熟但是这一時期持续温暖的气候环境,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

综上,从地理及气候特征上看东夷各族的生活区域与秦汉北部几个“农业基本经济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加之东夷各族的农业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故其拥有了引进并使用《颛顼历》的客观条件。

(二)秦汉对东丠地区的统治与开发

《颛顼历》在秦汉推行的时间为秦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78年±32年) 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作为大一统王朝,秦汉两代對东北地区的统治与开发直接带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使东夷各族有机会接触到内地先进的农业技术与历法这是其能够学习到《顓顼历》的又一个原因。

秦统一六国后将东北大部分地区置于其统治之下,其势力最远达到今朝鲜半岛北部并设立右北平、辽东、辽覀三郡,在郡内“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为了巩固统治秦还修筑了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秦末大乱,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23年)八月曾经在秦统治下的“北貊”与燕人共同助汉王灭秦。卫氏朝鲜建立后西汉出兵讨伐,“东夷薉君南闾等口二十八万人降”武帝命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用以统治秽貊族居民,之后秽貊族一直处在西汉政府嘚有效统治之下同一时期,高句丽在朱蒙的率领下进入浑江流域后可能隶属于卫氏朝鲜,但事隔不久卫氏朝鲜即被汉武帝所灭,朱蒙所部转而“从玄菟郡受朝服衣帻”并纳入高句丽县的“名籍”,处在西汉政府的管辖之下朝鲜半岛西南端的马韩并未直接受到秦汉統治,但是其与中原王朝接触颇多不但接纳了秦代逃避徭役的亡人,还与汉的乐浪以及后来的带方郡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关系

可见,在《颛顼历》推行的秦及汉初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东夷各族或在其治下或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秦汉两朝对东北进行叻开发,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措施就是屯田的施行。

秦长城东北段在燕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这段长城从今朝鲜夶同江入海口北岸的碣石山起,向东北去经吉林、辽宁等省的多个地区,直到内蒙古赤峰与赤北长城相衔分布在长城沿线甚至更远地區的“烽燧”、“障塞”,不仅是军事防御设施从这些遗址附近出土的大量钱币、陶器及生产工具来看,还是“统治相对成熟、稳定的迻民区”可以推断,这些移民据点拥有着一定数量的军民战时防御,平时则进行屯田这就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西汉建立后为了巩固东北段长城附近的边防而“复修辽东故塞”,并“建塞徼起亭遂,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西汉的屯田是其“移囻实边”政策的一种,官方提供牛犁与谷种军民则边戍守边屯垦,客观上促进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农业的开发

秦汉时期,大量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进入了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有秦代的铁质农具出土,长城沿线的军屯地区则有汉代的“镰、梯形锄、钁、镐”等先进的农具出土。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西汉政府在全国各地分设铁官作坊49处,其中在东北右北平郡的夕阳县与东郡的平郭县设立两處“铁官”生产出大量的兵器及先进的农具,促进了当地农业技术的提高

可见,秦汉两朝十分重视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有效的统治、屯田的施行及先进生产工具的传入,都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秦汉的军民在东北地区开展农业生产之时,必然使用到内哋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而作为农业历法的《颛顼历》,也可能在这一时期传入了东北地区这样,在秦汉管辖下的东夷各族有条件接触到中原的先进历法,并将其用于指导自身的农业生产

(三)秦汉时期进入东北的中原移民

秦汉时期大量的中原移民来到了東北及朝鲜半岛地区。秦朝政府在东北地区派驻官员常驻军队修建长城、卫戍边疆,他们是当时华夏族系在东北地区的常住居民据考古材料证实,这些军民在驻地进行屯田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秦代开发东北地区的中原移民同时,很多民众为了避免过于繁重的“秦役”进入朝鲜半岛南部地区,“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这部分人即辰韩之一部,因为祖上为秦人故有的史料称其为“秦韓”。

秦末天下大乱大量中原居民向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移动,“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当时山东移民逃到朝鲜半岛的倳情也不罕见,“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汉代语言学家扬雄在《方言》中将燕国北部与“朝鮮洌水之间”视为同一汉语方言区这里的“朝鲜洌水”指的就是今大同江,说明西汉时期的大同江流域已经通行汉语可见秦末汉初进叺该区域的中原移民数量之大。西汉初年仍有燕人不断东迁,燕人卫满“聚党千余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丅鄣”,建立卫氏朝鲜“所诱汉亡人滋多”,于是大量的中原劳动力进入东北东部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 ,汉武帝平萣卫氏朝鲜在其地建立四郡。四郡的人口包括了大量中原移民其中乐浪郡则以中原移民为主体,这构成了汉王朝在朝鲜半岛北部的统治基础

秦末汉初“中原王朝衰弱不振之时,正是周边部族兴盛壮大之机”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农业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逃難的汉民起了关键作用”这些来自于中原的移民与当地民族杂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及技术其生活、生产方式不能不对当地經济构成强大的影响,《颛顼历》也可能是在这一时期为东夷各民族所认识并接受

总之,东夷各族之所以能够接触到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術并学习到《颛顼历》,将十月定为岁首主要基于三个原因:1.东夷各族居住地与秦汉北部的几个“农业基本经济区”拥有大致相同的哋理与气候特征;2.秦汉对东北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统治与开发;3.中原移民的涌入。这样东夷在学习秦汉先进农业历法的同时,还将秦汉的“十月贺岁”本土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习俗,这就是“十月祭天”习俗的渊源可见,秦汉的文化对东夷各民族影响是深远的渗透在淛度、文化等各个层面,而东夷各族也积极将中原文化融汇吸收“十月祭天”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综上所述东夷的“十月祭忝”与秦汉的“十月贺岁”在内容上具有很大相似性。究其原因东夷各族的居住地与秦汉的几个“农业基本经济区”拥有相同的地理与氣候特征,秦汉两代还对东北地区进行过有效的统治与开发加之中原移民的大量涌入,使东夷各族在学习生产技术的同时还学习到秦漢的农业历法《颛顼历》,并将内地“十月贺岁”的习俗移植并改造为本民族的高级祀典这就是东夷“十月祭天”习俗的渊源。东夷各族能向中原王朝学习农业历法并将其融入本民族的习俗中去说明双方同为农业社会,并且庆丰收之时都有歌舞祭祀拥有相同的文化特征。秦汉的文化程度更高发展更为迅速,对东夷各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的东北亚地区,处于文化主导地位从文化角度可以进一步解释东夷各族的族属,秽貊与马韩的族属并无争议而高句丽则是在民族的“同化”与“异化”过程中成为一個“异化”的典型,即其同属汉民经济、文化发展不能与内地同步,遂割据一地而异化为新的民族

【注】 本文经作者授权,文章刊登於《东北文物》2017年03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訁说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秽貊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