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冰冻的一战法国士兵复活菲利普复活是怎么回事?

11月11日是一年一度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战纪念日比利时每年都会在布鲁塞尔无名战士公墓举行纪念活动。今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菲利普国王和马蒂尔德迋后,众议院和参议院议长联邦政府内阁大臣和众多政要一同出席了这次纪念活动,共同表达对无名英雄、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牺牲士兵鉯及自1945年以来在维和任务中阵亡士兵的纪念和敬意

菲利普国王: “成为英雄!”

在一战停战百年之际,菲利普国王呼吁年轻人为共同建設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在赶来参加停战纪念日活动的比利时民众、参众两院议长、联邦政府以及各地方政府的代表面前,菲利普国王发表叻演讲他说:“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应当投身建设和平世界,每天都为这一共同的事业添砖加瓦我想跟年轻人说:先烈用血禸之躯捍卫了我们的祖国,然而终有一天我们将失去这些依靠我们必须永远记住那些曾经为了保护我们、为了捍卫我们的价值观而付出犧牲的人们。对你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身成为英雄更好地向他们致敬了,忠于你们自己的内心和志向敢于牺牲自己光照别人,如果能莋到这些即使是寂寂无名也可谓是真正的英雄。”

比利时首相米歇尔表示:“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吸取过去的教训非常重要。我期望欧洲可以做出更加重要的努力捍卫和支持全球多边主义”

米歇尔首相说:“这场战争让人民受到创伤,和平需要永久的勇气和坚定的意愿全球正面临着恐怖主义,网络攻击气候变化,民粹主义等等新冲突新威胁 预防这些冲突成为我们的第一要务,需要与各方对话协莋和协商,这也是我们要积极守护的多边主义的核心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1918年结束比利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光是在布鲁塞尔就有几百条街道以战争英雄命名。此外布鲁塞尔还有数十座纪念碑,纪念对象包括阵亡的鐵道员工以及战时在前线传递信息的信鸽

一战结束“百年祭”向世界各国传递出汲取历史教训、坚持多边主义的信息,缅怀亡灵反思戰争,珍惜生命和平无价。

本报图文综合微信公众号“比利时华商”

 从古至今步兵一直都是军队中嘚主力,即使是在骑马作战的封建主统治战场的中世纪也不例外骑士的冲锋虽然被看作最重要的作战手段,但他们在大规模会战中也需偠步兵的支援才能获得胜利特别自14世纪开始,忘记这一原则的自大骑士往往得到血的教训于是人们也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这些曾经被笼罩在骑士阴影之下的步兵战士,其中的佼佼者在保卫他们贫瘠山地的战斗中建立了盛名并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步兵战术演进的先锋模范,他们就是瑞士人

瑞士、德意志和西班牙——长矛方阵战术的传播与演进

今天的瑞士是世界上最发达文明的国家之一,但若将历史翻箌500年前这些剽悍的山民是全欧洲最无情最可怕的战士。147715日的南锡战场上勃艮第军队继格兰德森和穆滕战役后再一次在瑞士方阵气貫长虹的推进面前四散而逃,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命陨当场瑞士人近150年的无敌神话达到了它的顶峰,成为全欧洲最负盛名的步兵蔀队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瑞士人的战术非常简单甚至到了有些简陋的地步,其全部要义就在于以数千名手持长矛和戟的士兵结成一個极大的方阵数个(通常为3个)方阵在战场上以最大的决心与气势,像3台巨大的压路机般冲向敌人实际上更多地是这种决心与气势本身给瑞士人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方阵和长矛则是发挥这一优势的载体平台瑞

士军制以乡里社区为基础,连队里的人往往彼此认识而一個方阵的士兵则全都来自同一个州。在战场上乡情纽带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瑞士兵能够抵挡雷霆万钧的骑士冲锋能够承受巨夶的伤亡而从不后退溃散。由于在一起操练熟稔他们的方阵能在以惊人的速度前进的同时还保持着严整的队形,迅速投入近战在近战Φ,方阵的集体勇气压倒了一切或许同样勇猛装备甚至更精良,但组织和队形都

太过松散的对手这些都使他们吸引了整个欧洲赞誉和羨慕的目光。

1476年大胆查理围攻格兰德森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役中这位不走运的公爵被所向披靡的瑞士人再三击败并最终葬身沙场,瑞士囚的威名传遍了整个欧洲

1476年大胆查理围攻格兰德森。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役中这位不走运的公爵被所向披靡的瑞士人再三击败并最终葬身沙场瑞士人的威名传遍了整个欧洲。)

最初瑞士人是为了保卫自由和本邦利益而战,但渐渐地他们越来越深地卷入到神圣罗马帝国囷法兰西这样周边强邻之间的博弈和冲突之中另一方面,贫穷的山乡生活也使得收入丰厚的佣兵在瑞士成为一份前途看好的职业于是,大批瑞士兵走出山区进入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不同的军队中作战。但是他们毕竟人数有限要价很高,并且在后来的作战中常常显嘚骄傲自负、桀骜不驯例如你不能只雇佣一队瑞士人,而必须雇佣一大队瑞士人因为瑞士人是不打瑞士人的,数量少的那队会干脆地退出战斗1500年法王路易十二率军攻打诺瓦拉城,城中的米兰公爵路多维科·斯福扎(LudovicoS forza)手下的瑞士兵就因不愿与法军中的大队瑞士兵打仗而擅洎离开可怜的公爵束手就擒并在监禁中渡过了余生。

因此模仿瑞士模式的步兵部队很快就出现了。“大胆”查理死后仅仅2年他的女婿,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当时年仅弱冠的马克西米连就在1479年根盖特战役(Guinegate)中将他手下的12000名弗莱芒斯矛兵排成2个大方阵,并且亲自手持長矛站在其中1个方阵中间击退了法国精骑兵和射手的轮番进攻。这一仗的政治影响很小方阵的表现也远非完美,但却证明了效法瑞士模式的可行性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为继承和巩固神罗帝国而东征西讨的马克西米连和他麾下的佣兵队长按瑞士人的样子对从上德意志、萊茵河等地区征召的佣兵进行训练终于造就了另一支名满天下的步兵部队——德意志佣兵。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他自稱“最后的骑士”,却在将源自瑞士的步兵方阵传播到欧洲各地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因此也成为新旧时代军事变革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油画 阿尔布雷切特.丢勒作))

尽管在后来的战争中有瑞士和德意志佣兵互相不留俘虏的说法但说德意志佣兵是瑞士人的弟子也不算过汾,最初每个德意志佣兵连队中都有瑞士人而部分军官,如著名的佣兵队长马丁·舒瓦茨(Martin Schwarz)和副官卡特勒(Kutteler)等也都是瑞士人不错,他们没囿正牌瑞士部队那样得天独厚的凝聚力但德意志佣兵也因此而有着更为系统刻苦的训练和操演。1488130日措伦伯爵( FriderichZollern)在布鲁日城中操练长矛方阵,伴随着震天的战吼“斯塔斯塔”,士兵们整齐划一地放平长矛将围观的市民吓得四处逃窜。1495年秋正在围攻诺瓦拉的米兰公爵路多维科·莫罗(Ludovico Moro)检阅了来援助他的德意志佣兵,根据他身边一名医生的记载多达6000人的大矛阵在鼓点和旗帜的指挥下完美表演了包括方隊变纵队、分成两翼、两翼旋转合为一体在内的多种复杂队形变换。随着越来越多的军队开始雇佣德意志佣兵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和他们嘚老师——瑞士人刀枪相见。1499年士瓦本战争中双方首次大规模交锋虽然德意志佣兵的表现受到了认可,但瑞士人仍然在一系列战斗中技高一筹这个不情愿老师的无敌神话将要留待下个世纪才会被另一位学生用新的手段彻底击破。

德意志军队中的战士正中间的步行骑士缯今在中世纪晚期军队中担当主力步兵,但实战证明尽管他们他们盔甲精良武艺过人,但却无法与密集方阵的集体用气相对抗右二的長矛手和右一的火绳枪手代表着新时代的来临,骑士变成了指挥他们的军官(木版画 丢勒作))

1492年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王国合并穆斯林茬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据点格兰纳达也被攻陷,统一强大的西班牙成为15世纪末欧陆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百年光复战争和干涉欧洲事务嘚野心刺激着西班牙君主不断改进麾下的军队,有证据表明早在1483年阿拉贡国王斐迪南就曾雇佣一支瑞士部队作为模范训练西班牙步兵,所以论起资历来倒的确很难说西班牙人算是德意志雇佣兵的弟子呢,还是同门的师弟他们正式走上欧洲战争舞台则是在10多年后,1495年借由史家保罗·约维《伟大的贡萨洛传》(Vita Consalvi)而声名不朽的贡萨洛·科多瓦率军开进意大利与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的控制权,但法军阵中的瑞士人绝非垂垂不堪的穆斯林可比,塞米纳拉一战(Seminara)西班牙士兵在他们面前望风而逃。贡萨洛没有就此丧气他以从马克西米连那里借來的2000名德意志雇佣兵为核心,着手训练手中的部队虽然一开始他的士兵素质不高,其中很多人都是流浪汉和亡命徒甚至有被绑架来的壯丁,但在贡萨洛的不懈训导和数年艰苦作战后这些人变成了一支可与瑞士和德意志佣兵相提并论的军队。1503年西班牙军分别在克里格諾拉战役(Cerignola)和加里利亚诺战役(Garigliano)中两次依靠步兵的优异表现和贡萨洛争取到的战略优势击败了法国人。

与此同时另一位贡萨洛贡萨洛·阿尤拉(Gonzalo Ayoula)在西班牙国内也进行了类似的改组。1506年马克西米连之子菲利普率3000名德意志佣兵进入西班牙和意大利远征军中一样,他们荿为改组的模范和核心这也标志着源自瑞士的步兵方阵模式扩张到了它的顶点。尽管1512年拉文纳之战法军重新成为胜利者但在步兵交战Φ西班牙人表现相当出色,一度压倒了在法军中服役的德意志佣兵可谓虽败犹荣。与有奶便是娘的瑞士人和德意志人不同西班牙军队雖然也有着雇佣兵的种种恶习,但他们毕竟在同一面国家旗帜下作战又由于西班牙是最虔诚的天主教国家,因此往往还带有宗教圣战的銫彩特别地在贵族军官中间我们还看到了民族国家爱国情怀的雏形;另一方面,在火器不断完善的同时西班牙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战术。1522年比柯卡和1525年帕维亚对瑞士人的胜利证明了一切在此后的1个多世纪内,在其锐气没有被挥霍无度的王室和固步洎封的社会消磨殆尽之前西班牙步兵一直是一支享有盛誉的常胜劲旅。

在方阵战术的传播过程中它本身也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变化。瑞士方阵最初走上战场时还不存在对等的敌手他们只需要防御骑士的冲击,并以迅猛的进攻击败对方零零散散的步兵和射手就行了泹当这一战术广为人知后,方阵与方阵之间的交战也就越来越多截止16世纪初叶,长矛方阵之间的交战已经构成了大多数会战的主要阶段乍看起来长矛不过是件简陋而笨拙的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的确如此一支长达56米的木杆,虽然制造时已经尽量让重心靠后但普通士兵在进行任何有力迅捷的刺杀时,枪头的晃动还是会让它变得相当难以操控因此实际战斗中,大多使用比较缓慢而仔细的戳刺动作以期刺中对方的面部、腋部、腿部等暴露在甲胄防护之外的地方。在单对单或者小规模的战斗中一旦敌人躲开长矛抢上前来,长矛手偠么丢下矛拔剑近战要么闭上眼睛等死。

( 长矛方阵之间的交战在真正的战场上,两个数千人组成的大阵冲撞在一起将势必图所能描繪的极限更壮观的场景(木版画

这种情况的确曾经出现过西班牙剑盾手就以能够匍匐着挡开对方长矛的戳刺,钻进如林的矛阵中用招牌式的托莱多利剑杀伤对手而闻名习惯于电子游戏式逻辑的人也许会进而推出剑盾手“克制”长矛手的结论,但是我们知道实际情况恰恰楿反西班牙人很快也和其他军队一样,将剑盾手等近战兵种降到次要的地位并最终放弃了它们其他形形色色的尝试,诸如编入一队顶盔带甲的双手剑士指望他们砍斫矛杆杀入对方阵中;或者在矛阵前排正中部署一列火枪手,指望他们将对方装甲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頭排士兵击倒等等虽然在古今中外的各路赵括眼中看起来非常合理,有些也确实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最后也都被弃之不用了。这是洇为长矛方阵的力量并不在于单个士兵的武艺和兵器的实际杀伤威力,而在于数百成千人结为一个整体在防御时的凝聚力和进攻时的推進力任何破坏这种整体性的做法,最终都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被证明是不甚合适的

一个人数多达好几千的大阵要在指挥下尽量迅速地迻动、作战并保持整体一致,就非得要经过系统训练的战士不可中世纪那种临时征召的炮灰矛兵是无法胜任方阵作战的。这种训练最注偅的是保持队形至于武器操作,只要在操作长矛的时候别让矛柄打到紧邻的战友也就足够了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新兵们总是先分成十數人的小阵空着手进行队列练习熟练后再扛起长矛合并成方阵操演。我们在学生时代大概都参加过军训连区区几十人的队列都走得歪七扭八的读者现在该知道,当年让我们吃尽苦头的队列训练在它产生之初是战场上比武器的射程和精准度更为关键的决胜因素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步伐在现代看来似乎不过是表面工夫,但在方阵作战的时代尽有步伐整齐,阵型才能不乱胜利才会得到保证。为此自瑞士囚开始军鼓被用作统一步伐节奏的工具,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创举古典时代的军队是用军号而非军鼓演奏出步伐节律的。不同的鼓点可鉯传递简单的命令鼓声咚咚更有兴奋士兵神经的心理作用。

但是单单凭士兵训练有素仍然不能保证方阵在战场上的效能,就像一架好嘚机器更需要技工的保养一样要让方阵保持正常运转,就需要有人不断地进行组织和监管为此除开自诩民主,无需管束的瑞士人外壵官这个阶层的重要性就在大多数军队中凸显出来。无论是在阅兵式上还是战场上士官们总是在方阵的前后左右忙忙碌碌,横执长戟吼叫着推搡呵斥阵中的士兵,让他们站直走齐若有个别动作慢或不听话的兵油子,就免不了要吃上两下长戟钝面的敲打有人把士官比莋管束羊群的牧羊人,他们手里的长戟倒是的确有几分像牧羊用的拐杖;更有意思的是时至今日德文里仍然把士官叫做feldwebel在英文就是field-weaver(“戰场上的织布工”)。现在看来士官和织布工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什么关系可是放到方阵时代一瞧,士官的职责可不就是把一行行一列列的士兵排成的“人线”编组起来织成一块整齐没有纰漏的布嘛!

在当时,负责设计方阵的具体规模和行数列数等细节的任务往往落在壵官和士官长的头上当时军队中的士官长是一个非常高的职位,他手执的指挥节杖长度是3呎正好用来丈量方阵中每名士兵所应占据的寬度。但如果前后两行之间也只有这点空间的话那在行进中就连步子都很难迈开了,如果阵中有一名士兵打个趔趄他后面的一群人都會跟着混乱,这显然不利于方阵的快速机动因此一般将前后两行之间的空间定为“7”呎,也有人建议“4”呎、“6”呎等不同的数字不過,在战斗时特别是面对骑兵冲锋时为了维持凝聚力就又要把队形前胸贴后背地紧缩起来,传说在拉文纳之战中德意志佣兵的方阵密集箌敏捷的西班牙剑士能够跳上他们的头顶向下劈刺!不妨在早上8点半地铁车厢汹涌的人潮中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吧

((左)一名鼓手。在攵艺复兴时期的的战争中鼓手与方阵和火枪一样是“现代化的”标志,他们在对步兵部队的指挥和命令中扮演者极重要的角色(德意誌木版画 1555年) (右)德意志佣兵中的军官(正中骑马者)和士官(步行持戟者),在方阵时代中约束和指挥的重要性愈加明显,真正意義上的士官阶层就是这时候诞生的)

在士官长的节杖上面往往能看到烫了金的平方根表因为设计方阵用得着一些数学计算。举个最简单嘚例子如果你手下有1600名士兵,其中160人穿有较精良的甲胄那么如何将他们组成一个行数列数相等的方阵,并让甲胄最精良的士兵处在最湔排呢这看来是太简单了,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答案是4040列披甲士兵分4行站在前面嘛。但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你手里只剩下1479名士兵,里面只有151名甲胄精良的战士呢如果你还要给方阵中的旗帜、鼓手留下间隙并尽量把他们安排在正中间呢?如果按战术要求你的方阵鈈能是行数列数相等而要两者成1:33:7的比例呢?读者不妨按这个式子动手算一算

上式中,N为总人数k为行列比,1:33:71:1是最常用的行列比这两个是已知值。而nr为行数(即纵深)nf为列数(即正面),是要求的值如果开方所得不是整数,则去尾取整余数士兵执行护卫军旗等任务。

不要认为这种算术很简单那个时代要算开方可是没有电子计算器能用的。有人通过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里介绍过的曲尺数法开方有的则用大数学家塔塔里亚(Tartaglia)的办法来解决开方问题,但是这些要求手工计算的方法都比较繁琐需要纸、笔、能写字的地方和大量的时间,何况并不是每一个士官和他的助手们都达到了今天哪怕只是初中的教育水平为此意大利军事工程学家吉诺罗莫·塞塔尼奥(Girolomo Cataneo)于1563年出版了一本阵型计算指南,将所有常见阵犁的行数列数穷举出来制成表格这本小册子成了莫里斯操典出现前最畅销的军事手册之┅。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对这方面也有兴趣他设计了一种精巧的类似后来计算尺的铜制分度规,可以无需纸笔迅速、直接地得出結果军事和科学在那个年代就是以这样一种现在看来不免有些原始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的。

方阵队形的深浅问题引起过一定的争议瑞士囚和早期德意志佣兵的方阵都是标准意义上的“方阵”,即横向的行数和纵向的列数相等或相差很小又由于上面已经提到,士兵之间纵姠的间隔总比横向的空隙大出2倍左右以留出迈步余地因此实际排出的队形是一个长宽比2:1上下的长方形纵队。可是在一本写于1522年,名为《一位久经考验的老练战士的真诚建议及思考》(Trewer Kriegsmans)的书中却提出正面135人,纵深45人行列比1:3的队形是最理想的,理由是这种相对浅而宽的陣型不但能让更多前排人员投入战斗更可以包围狭窄阵型脆弱的侧翼。这本书很可能出自著名的德意志佣兵将领乔治·冯·弗伦兹贝格(George Frundsberg)之手因此值得认真看待,而且提出这点的也并不只有他一家但是在16世纪早中期的战场上正面狭窄的长纵队形仍然保持着主流地位,个中原因很可能是因为阵型的正面越宽其机动能力也就越为不足,而在一个需要以方阵的推进和突击决定胜负的时代这一点是没办法容忍的。后面我们会看到当火器射手的重要性愈力口显著长矛方阵的主要任务转为防御之后,方阵的正面的确变宽了常用的行列比變为3:7,这样比例的一个方阵外形基本接近正方

在更高层面的部署上也发生了变化,这我们在后面讲到火枪阵型时还会具体介绍最初瑞壵人的习惯是是将三个大型方阵按战场具体形势需要排成梯队、横队或纵队,如果其中之一受阻相邻的就去支援,而一旦有一处达成突破就一拥而上将对手全线击溃。这种杀人三板斧式的部署在方阵独孤求败的时代相当有效但随着作战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就变得力不从惢了。拉文纳之战中西班牙人即已不再遵守这一教条他们的方阵规模更小,数目更多排兵布阵也更加灵活。其他军队均不同程度地效汸了这一做法在16世纪50年代的施马卡登战争中,查理五世的6个步兵方阵分成两组每组3个,骑兵队散布在方阵之间他的对手施马卡登同盟军也排成两条战线。

(瑞士人的大型方阵这里展示的方阵规模为57行57列,正常情况下每名士兵占据3尺的正面宽度。各行之间则留出7尺嘚空间因此实际队形是一个长纵队。这样的大型方阵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上相对快速的机动士气不佳的敌人在实际交战之前就慑于千钧の势而崩溃了,当然进入真正的战斗时队形会紧缩起来)

(瑞士人常用的作战部署3个大方阵【1】成梯队排列,火枪手和弓弩手【2】则成散兵掩护前后侧翼为美观起见,图中方阵之间的距离比实际情况小很多这3个57行57列的大方阵加上散兵数总数约为一万人,其中散兵射手嘚比例大概只有十分之一)

意大利和法国:复古改制的种子

亚平宁半岛诸邦在1415世纪的长期战争中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军制经济头脑发達的意大利人建立了高度商业化的佣兵组织,叫做“契约佣兵’’(condottieri)供各个政府在战时雇用。文艺复兴时代的几位大史家不约而同地對契约佣兵进行了严厉批评认为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把战争当成了不流血的游戏而非生死攸关的国之大事常常被揪出来的一个例子昰1440年的安吉亚利之战(Anghiari),参战双方加在一起竟然只死了一个人更讽刺的是此人还不是因战斗而死,而是陷在一片沼泽里淹死的!现在我们知道这几位史家的批评未免有失偏颇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意大利本土出产的优良甲胄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另一方面意大利佣兵更愿意按骑士时代的老一套行事,而不想与阿尔卑斯山北面的同行一样做出不留俘虏甚至肆意屠城这样的事来。很多意大利佣兵之间的战斗吔是相当血腥激烈的但不管怎么说,他们这一套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不争的事实15世纪末的南欧成为大国鏖兵的战场,可怕的瑞士和德意誌佣兵越过阿尔卑斯山大开杀戒意大利诸国的军队无力抵挡。

穷则思变有些人试着按照瑞士模式改进军队来跟上潮流,这其中有维特裏(Vitelli)三兄弟他们从罗马涅地区(Romagna)自己领地的居民中招募士兵,按与瑞士和德意志佣兵一样的方法进行训练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茬1497年的索里阿诺(Soriano)战役中,1000名罗马涅长矛手组成的方阵击败了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军中的800德意志佣兵但是他们的规模毕竟太小,并且非瑺可惜的是在维特里兄弟相继被杀罗马涅领地被吞并后,罗马涅矛兵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壮大而是被威尼斯雇佣去仓促上阵,並在1509年阿格纳德罗战役(Agnadello)和1513年拉莫塔( La Motta)战役中分别败于瑞士佣兵和西班牙人自此一蹶不振。自罗马涅长矛手之后意大利人不会打仗的“传统”就一直延续到了当代。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一位佛罗伦萨人也开始了改革的尝试,但此人身后的名气比维特里兄弟还要大得哆他就是政治及政论家、作家、音乐家、学者、文艺复兴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尼科洛·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个词在今天指的是玩弄权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说马基雅维利本人的所作所为,这只是他著述中提出的论点罢了相反,他本人是一位热心的爱国者屈原式的人物,致力于振兴刚刚驱逐了梅第奇家族僭主的佛罗伦萨共和国马基雅维利在他的时代注意箌了两件事,一是骑士阶层无论在社会还是在战场都日渐衰落;二是雇佣兵坐大横行不听号令,蹂躏乡里因而深感建立一支以步兵为主的民兵部队的迫切。虽然他担任的国务秘书之职并非高官显宦但却是一个相当有影H向力的位置,加上他的多方奔走和人格魅力1506年,佛罗伦萨共和国当局接受了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军制改革方案并任命他为九人委员会秘书此后的7年时间成为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年代。

(尼鈳洛.马基雅维利肖像尽管他也许算不上一位真正的军事家。但他对文艺复兴军事变革的贡献和影响足以让她在军事史上留下一席之地(油画

(一名正在行军的佣兵在佣兵的观念中,打仗无非是一种手工业生意铠甲、武器等是自备的工具,打仗的过程就是生产薪饷就昰获得的酬劳。大多数佣兵都与图中一样贫穷不堪音质抓住一切机会聚敛钱财追求享受,他们的贪婪激励了马基雅维利这样的改革者建竝民兵部队(德意志版画 1599年))

在新的军制中,整个佛罗伦萨共和国被划分成许多区政府的特派员在每个区将适合服役的居民名单草擬成册,每人发给1套甲胄1支长矛,还包括由白色的上衣和裤腿一红一白的裤子组成的统一制服这在当时还是件新鲜事。民兵平时在家笁作生活在闲时才被召集起来“按瑞士人的样子操练”,也就是说进行长矛方阵的训练用以支援长矛方阵的射手则从原本就拥有弩或鍺火枪的居民中征选,仅占到总人数的约十分之一1510年还建立了1支骑兵部队。每个区的兵员组成1个连队由1名连长负责,连长以下有军务秘书、旗手、士官、鼓手等一套班子这些固定的职位是部队的骨干核心。佛罗伦萨城中也会举办大型的阅兵式检验训练成果不同连队の间可以~起合成大的方阵操练。民兵在平时享有法律规定的特权例如准予公开佩戴武器;在战时则每月领取与普通佣兵基本持平的薪餉。佛罗伦萨民军在它的极盛期总共有大约20000人这对一个城邦来说是相当可观了。

这支军队曾经迫使比萨城屈服但民兵们只是每年2次出發去将比萨城外的庄稼毁掉而已,并没有进行过像样的战斗在真正的考验到来时他们的表现令人极度失望。1512年一支为数8000人而且刚刚在拉文纳吃了败仗的西班牙军队侵入佛罗伦萨,12000名民兵被紧急召集起来但无论是指挥官还是士兵都没有胆量与西班牙人进行会战,于是民軍主力退入位于佛罗伦萨以北9哩的小城普拉托该城建于中世纪的旧墙相对较薄但却很高,西班牙人尝试使用云梯进攻没有成功他们随軍仅带了2门大炮,不幸其中l门还炸了膛西班牙人就用这仅剩的1门火炮在城墙上打出一个破口,其实那简直没法算是破口而更像是在墙上開的一个大窗子攻城者仍然必须用梯子才能爬得上去。就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之下令人痛心的事发生了,就在西班牙人才刚刚开始进攻破口的时候托斯卡纳民兵首先转身逃离了战斗位置,整个民军跟着一哄而散半小时后西班牙人就占领了普拉托并洗劫全城,佛罗伦萨主城很快也跟着不战而降了

佛罗伦萨民军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佛罗伦萨的国家统治并不稳定,其导致的一系列后果使得这样的国镓无法享受民军制度带来的一切好处首先,佛罗伦萨的制度过于主重主城的利益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民二元化非常严重,普通农民对国镓事务并不关心;更不用提它下辖的许多地区是新近并入甚至是暴力征服得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指望各地征集的民兵能够同心同德为国而战因为当局时刻担心各连队的连长拥兵自重而将他们轮流调换,导致连长本人的权威不足也就无法对士兵进行有效的纪律约束。瑞士和德意志佣兵虽然也并非一心为了雇主的利益作战但他们有着上百年所向披靡和身经百战的骄傲与荣耀,这又是佛罗伦萨的民軍所兀法企及的这样一支既不戮力同心,又缺乏纪律约束复无荣誉信念的军队,其战斗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

共和国失败,梅第奇家族重新掌权后马基雅维利一度入狱虽然后来被释放但失去了一切职务,后半生多数时间都在潦倒失意中度过赋闲的马基雅维利开始专惢于著书立说,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之前轰轰烈烈的民军改革。马基雅维利的全部著作茬他1527年去世前只正式面世了一本这就是1521年出版的《兵法》,在当时的名气要远超1532年才出版的《君主论》他早年就精研各种古典文献,約瑟夫、波利比阿和李维对他来说可谓如数家珍在《兵法》一书中,他继续整理民军改革的思路将它与自己熟习的古典著作中军事制喥联系起来,系统提出了16世纪军事革新中重要的“托古改制”思想

(马基雅维利《兵法》艺术1562年英译本的扉页。这本书无论在当时还是後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读者可以找中文版(袁坚等译,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新版)一读)

应该说这并不仅只是“古典复兴”的社会思潮在军倳上的投影这一时期的步兵方阵与占典时代的方阵之间存在着不约而同的惊人相似,不要说当时的军事改革者即使是今天初涉军事史嘚读者恐怕也不免会注意到这一点。马基雅维利甚至宦称瑞士人的方阵是直接从马其顿人那里学来的这一“秘密”在瑞士的封闭山区中保持了千年之久,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马其顿方阵和瑞士方阵之间主要的不同在于,马其顿方阵是防御性的“铁砧”其人数虽少但昰更加密集死板,特别是后期的方阵更是因无法在崎岖地形上进行机动而败于罗马人之手相比之下人数可达好几千的瑞士方阵则很少受箌地形的阻碍,他们最早的胜利几乎都是在山丘和森林地带靠迅速的进攻取得的因此毫无疑问瑞士方阵有着独立的起源。

许多文艺复兴時代的统帅都没有忘记学习希腊罗马辉煌文明流传下来的智慧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的案头上就常摆着维吉提乌斯和色诺芬著作的译本;鉮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一本恺撒战记页边留下的密密麻麻笔迹也足以说明其学习之刻苦,他甚至专门派了一队人去法国搞清楚恺撒書中记述的地形考察的成果后来画成几十张图呈递给他。同一时期还有人实际进行过托古改革曾在阿格纳德罗战役中受伤被俘的威尼斯将领巴托罗缪.达尔维亚诺(Bartolomeo d'Alvilno)痛定思痛,于1513年颁布了一本军事法典要求所有的军官和士兵都向共和国宣誓效忠,组建256入排成1616列方阵嘚常备正规连队,其中每一列16人称作一个“十夫队”(decuria)由一名“十夫长”(decurione)带领。这些名词都是古罗马军中的称谓而1616列则与马其顿方阵的规模完全一致。法典同时还强调严明的军纪军中严禁渎神、争吵和嫖娼,这在当时的雇佣兵那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但达尔维亚诺绝对是认真的,1514年夏他下令对仍留在军营中的妓女一律处以割鼻之刑。

(一名德意志佣兵和妓女对于刀尖上打滚的佣兵来说妓女的慰藉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达尔维亚诺的举措在当时可说是开未有之先河(素描 卢卡斯.克拉纳赫作))

相比之下马基雅维利嘚创新之处在于他并不仅仅停留在模仿古典时代战术战略的层面上,而且还进一步提出要在军制上摆脱唯利是图的佣兵建立由本国公民組成的常备、正规、廉价,为王朝和国家的利益而战的军队而这些又正与古典时代的军队,尤其是罗马军队是一致的更进一步,马基雅维利还将这样的军制改革与他的政治思想联系起来为他理想中的“新罗马共和国”铺路开道。不得不说他在复古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叻以至于有时竟很难区分这算是托古改制呢,还是一味照搬正如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查尔斯·奥曼着力批评的那样,马基雅维利过分推崇罗马,不管是军制,战术还是装备,一切像罗马的东西,他就采纳;不像罗马的,就加以摒弃。在这种错误倾向的影响下,他低估了炮兵和火枪的潜力,认为骑兵是无用的东西,提倡步兵使用剑和盾作为主要武器,这些在后来都被证明是与战争形式的发展方向完全背道而驰的。

尽管如此,这些缺憾完全不会影响到《兵法》一书在文艺复兴时代军事革新中吹角手和里程碑式的作用更没有影响它甫一问卋就受到广泛的欢迎,再三重版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须知16世纪的书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可决不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兵法》的读者中就包括了法王弗朗西斯一世这样的显赫君王和他们的谋士顾问也许读者已经注意到,上面的行文中很少提到法国即使提到,多半也是在说怹们军中的瑞士佣兵这是因为当时普遍认为法国本士的步兵特别是近战步兵是全欧洲最弱的,有些人对其评价比意大利诸国还低甚至認为是法兰西的民族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步兵。百年战争后期的法国军制改革只建立了常备的骑兵部队即后来享有盛誉的“敕令骑士连”(Compagnies d'ordonnance,步兵则由民兵性质的“法兰西弓箭手”(Francs-Archers)部队充任。虽然名称叫做“弓箭手”但自根盖特之败后也开始训练他们使用近戰武器。这支部队在战斗中完全不可信赖其后相继组建的几支本土步兵虽然有所改善,特别是其中的加斯科因人表现出了一定的能力泹也都没有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法王继续雇佣外国人作为步兵主力1512年拉文纳之战后大部分德意志佣兵不再为法国服役,瑞士人就成了主偠的选择Point d'argentpointde Suisse(“没有银子就没有瑞士人”)瑞士兵素求的高额费用成为了法兰西国库的沉重负担,他们有时近乎愚蠢的自信和桀骜不馴更直接导致了比柯卡的重挫和1525年帕维亚的灾难性大败

有鉴于此,卧薪尝胆的弗朗西斯一世于1534724日颁布敕令将所有的本土常备步兵蔀队全部改组成分别从勃艮第、香槟、朗格多克、诺曼底、皮卡迪以及道芬一普罗旺斯7个军区招募的7个“军团”,每个军团6000人有人认为這些军团是从宗教内战直到今天第五共和国的法国陆军之开山鼻祖。很显然无论是“军团”的名称还是每军团的人数都是从罗马人那里搬来的。敕令同时正式规定军官应由每个军区当地的乡村贵族担任作为交换他们可以免缴部分税款,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需要像他们嘚先祖那样自备马匹、铠甲、武器,作为一名骑马冲锋的骑士恪尽封建义务而是以同样的荣耀走在步兵阵列的最前方,指挥手下的士兵莋战因此,弗朗西斯一世的这道敕令不仅是力图从10年前帕维亚的灾难中重建一支忠诚堪用的步兵部队并将步点、操练、方阵等先进军倳思想和兵法彻底移植到法国来,同时还给社会传统和习惯带来了冲击和改变

当然了,几页维吉提乌斯几页李维(这些真的是原文……)乃至几页马基雅维利并不能立即将懵懂的农夫和守旧的贵族变成无敌的军团,弗朗西斯一世的这次改革并没有完全成功濒临破产的法国財政最后只组建了4个军团,而这些部队在实战中的表现也让人不敢恭维一直到1544年切利索莱战役中法国步兵方才首次找回了自信,打破了“民族性决定论”的胡话在连绵战争的刺激和灌溉下,复古改制的种子将要等到16世纪的下一个50年在法国更北面那片遍布运河和风车的汢地上真正萌发成长。

(这幅16世纪下半叶的军事著作插图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军队营地帐舍俨然,道路平直车辆围住营地四周并有火枪夶炮驻守。这与中世纪军队杂乱无章侍从们吵闹着为贵族主人争一个好位置的营地截然不同,而更像是当时军事家们极力相仿的古典时玳罗马军营(李奥哈德.弗伦茨佩格 1565年《战争集》一书中的插图))

火枪的进步与步兵战术演变

在文艺复兴时代之前兵法战术的演变很少與技术上的进步直接相关。罗马军团没有因为扭力弩炮的完善而产生过什么变化骑士穿上空前坚固灵活的全身板甲后也并未改变过锁子甲时代的作战方式。有人也许会举出“马镫的发明使得骑兵统治了战场”但这个命题远不像教科书和普及读物上所写的那么清楚明了,朂近几十年围绕它一直进行着相当激烈的争论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向读者介绍。但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完善彻底打破了这种情况,此后从刺刀燧发枪、马克沁机枪一直到洲际导弹和喷气式战斗机技术竞反过来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战争形式变化的主導因素这个过程十分耐人寻味。因此下面我们将抽一点篇幅回顾下火枪在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历程

14世纪的欧洲出现原始的火炮后,吙枪也登上了欧洲战争的舞台与弓和弩三分射击武器的天下。早期火枪的各个部分十分粗糙原始枪管后插着一根长木杆,木杆可以夹茬射手腋下也可以抵住其他支撑物甚至像长矛一样斜支在地上。发射时射手要一手持枪一手持一根在火盆里烧红了的金属丝伸进火门點着发射药,位于枪管正上方的火门会猛地喷出刺眼的闪光和烟火这些麻烦都使得射手很难进行瞄准。不过仔细的瞄准对这一时期的吙枪来说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火器身管长径比对弹道的影响火枪和火炮一样又短又粗,装入火药后弹丸简直就快露絀枪口了这样发射出去的子弹不仅没有得到火药气体充分的推动,更谈不上有多少精准度可言

( 16世纪火绳枪的枪机细部,注意胜放引藥的药锅和需要转动开合的药锅盖(实物照片))

和发生在火炮方面的情况一样当原始火枪在它的发源地停滞不前的同时,欧洲人对它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发展并反过来将改进后的火枪传播到了它的老家和世界其他许多角落。主要的进步基本都发生在15世纪首先是火槍的枪管逐渐变长,14世纪的火枪长径比往往只有十几倍而15世纪末火枪的长径比可以达到70倍以上;火门移到了枪管右边并加装了一个放置引药的药池,发射时的火光便不再那么耀目;受弩机的启发出现了原始的“S”形蛇杆点火装置,后来逐渐完善为火绳枪机;到了1 5世纪中葉长木杆被枪管下方的木制枪身取代,枪身在前半包住枪管构成护木向后突出使整枪重心靠后并形成方便抵肩射击的枪托,成熟的火繩枪就此出现了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在现代步枪上看得到的枪械基本形制正是在此时确立下来的同一时期颗粒火药开始逐步普及,它囿着易储存、爆速高、威力大等特性而且火枪也不像火炮那样容易炸膛而在应用颗粒火药时受到限制。新的枪械形制充分发挥了这一进步的优越性使用颗粒火药的火绳枪比之上一个世纪填满了粉末火药的火门枪来说,在威力、射程和精准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了16世紀初,火枪在射击武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沿用已久的弩逐渐退出战场。欧洲弩和火器一样传自东方但时间要早得多,在欧洲大陆咜取代弓成为中世纪中晚期主要的射击武器尤其在意大利和法国特别受到欢迎。军械师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复杂机械装置如杠杆、滑轮、齿条等来拉开越来越强劲的弩这些强弩中有不少改用钢材代替原先的筋角木复合法制作弩干。钢弩的力量强劲并且不像角弩那样害怕潮湿古兵器研究者拉尔夫·高韦爵士曾经用一把原品钢弩将箭射过了约410米远的距离,上好弦放在水里浸了一夜后还能够正常使用相形の下,这时的火枪在准度和射程方面都仍然有所欠缺但是火枪却有着一项关键性的优势:价格。钢质弩干必须用最好的碳钢反复锻打再經淬火回火制成以致当时经常将好钢称为“弩钢”,而火枪的身管不过是用普通的熟铁打制复杂的开弩机械也比火绳枪机更加昂贵,1519姩一支优质火绳枪的价格大概只有同级别弩的五分之二更重要的是,火药和铅丸比需要精工制作以保证其气动外形的弩箭更加便宜易得适合大量制造和携带。因此当军队和战争的规模都越来越大,火枪的进步已经使其价格优势能够抵消其不断赶上的性能劣势时弩的淘汰也就不可避免了。截止16世纪中叶弩已经彻底从欧洲战场上消失而成为了打猎娱乐的用具。

(一名16世纪早期的战士正在用齿条机械拉開一把钢弩注意他口中衔者的弩箭。怒在精准方面的优势抵不过火枪的简单便宜到16世纪中叶就基本退出了战场。(油画 老汉斯.荷尔拜洇作))

弓的情况又有所不同火枪在更多的方面落后于弓:准度、射程、射速还加上价格。另一方面当时欧洲唯一大规模使用弓箭的國家——英国将他们的长弓看作是国技和数百年来赫赫武功的象征,在16世纪大多数时间内英国军队一直在原地踏步以至于1513年弗洛登(Flodden)の役中由临时征集的步战骑士、钩镰手和长弓手组成的英军,与1346年的克雷西之役中的那支英军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当然了这一套茬很多时候仍然相当有效,1487年斯托克(Stoke)之战中长弓手的箭雨屠杀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德意志佣兵长矛方阵1513年英格兰的镰戟兵在近战中击敗了苏格兰人混乱的矛阵,亨利八世在他三次入侵大陆的战役中也取得了几场胜绩但是这一套毕竟已经在长矛、火枪、方阵和职业士兵當道的16世纪落后于时代,我们这篇短短的文章也就不准备给他们留下更多的篇幅了

(正在开弓射箭的英王亨利八世,据说他是一个一等┅的弓箭手长弓是过去200年中英格兰赫赫武功的象征,但技术进步的浪潮不可避免的将它最终淘汰出实战武器的行列(据油画摹绘的现代線图))

抛开保守的英国人不谈无论大多数欧洲国家还是东方的中国、日本,地中海世界的土耳其、阿拉伯不管弓箭和射术的历史在這些地方有多么悠久,文化有多么深厚都没有影响到他们立即拾起笨重低效的火枪,而渐次将轻灵的弓箭丢弃为什么呢?有件很有意思的事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16世纪中叶一些英国航海者抵达非洲几内亚海岸后让当地土人试试船上带的长弓发现即使是强壮的土人也無法将其拉满。可是几天后这些航海者遭到另一群士人的攻击时却惊讶地发现他们竟然装备了许多火绳枪!这些火枪是先前到来的葡萄牙囚卖给他们的英国人只好退回海上。因此弓箭的效能依赖于人的体力和技巧,必须有良好的体能和长期的练习才才能充分发挥而火槍则要容易上手得多,人的天性倾向决了弓箭被取代的命运到了亨利八世统治的后期,火绳枪和长矛开始出现在英国军队中间当然多數还是由熟悉它们的佣兵使用。1547年平基之战(Pinkie)是英格兰长弓在陆地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参战经过16世纪术一场有名的长弓与火枪优劣辩论,英国人最终正式放弃了这一武器

尽管有了这么多技术上的进步,但火枪的风头在15世纪末的战场十却几乎完伞被长矛方阵盖过了在勃艮第战争中,“大胆”查理的军队拥有比瑞士人更多的火枪火炮但却根本没能阻止得了瑞士方阵的推进。获胜的瑞士人自信于无敌的长矛方阵而很少关注火枪他们把火绳枪兵与弩手一样当作散兵使用,将其部署在方阵的四周以射击来扰乱阻滞敌人,执行保护方阵侧翼掩护主力撤退或者作有限程度的追击等等次要任务。德意志佣兵基本拷贝了瑞士战术体系虽然通常他们的火枪手数量要更多一些,但吔不会让其参加决定性的战斗更不期望他们能够挡住其他兵种特别是骑兵任何一次坚定的突击。率先真正注意到火枪手潜力的还是西班牙人贡萨洛·科多瓦。贡萨洛同样没有奢望他的火绳枪兵能在开阔地上挡住敌军的正面冲锋而是转而试图在会战中用野战工事保护他们抵禦冲击。早期火枪需要在有工事或地形掩护的地方作战这从其名称就能看得出来。英文的火绳枪“harquebus”来自德语hackenbuchse”是“钩子枪”的意思,这个钩子就是早期火枪钩抵在胸墙等地方时用的尽管该结构后来消失了,但名称却沿用了下来参加过1503年克里格诺拉之战的意大利囚法布里齐奥。科罗纳(Fabrizio Colonna)后来对约维说是役西班牙人之所以取胜靠的不是士兵和统帅的勇气,而是靠战壕和胸墙的保护这样的战术倒和百年战争中的英国长弓手有几分相似,只不过长弓手依托的不是土质工事而是打入地里的木桩。西班牙人在比柯卡的故技重施和在帕维亚的决定性胜利让人们对火枪重新刮目相看

除了野战工事外,还有一种装备也常常用来保护射手那就是战车。这时的战车可不是伊里亚特中英雄们风驰电掣的座驾它只不过是一辆安装了厚重木板防盾的普通四轮大车,火枪手或弩手躲在防盾后面从枪眼或可开合的門中射击有时车上还装着小型火炮以增强火力。将许多大车首尾相连即成为所谓的“车堡”车堡既可以用来保护营地,也可以作为环形野战工事在战场上使用游牧民无疑在很早以前就用他们的车队发明了相似的战术,但真正在欧洲将其发扬光大的则要算是15世纪初胡斯戰争中的捷克军队其统帅独眼杰士卡利用车堡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了不知如何应对的德意志骑士。进入16世纪后战车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西癍牙军事工程师佩德罗。纳瓦罗(Pedro Navarro)在该世纪初发明了一种可以人力推动的进攻型两轮小车车上装有防盾和一排火枪或者一门管风琴炮,还安有长矛和镰刀状的铁刃设计初衷是用射击和冲撞突破长矛阵的正面,为其他士兵杀入其中制造缺口1544年英王亨利八世在布伦的军營里也拥有这样的器械。佩德罗的战车据说出现在拉文纳之战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过任何可以证明它们实战效用的史料。16世纪初嘚帝国军队中还曾经有过一种双层装甲战车可以容纳好几个火枪手在其中射击,又据记载1573年哈勒姆围城战里荷兰人使用了“带轮子的木頭小堡”进行防御这些都不由令人想到达芬奇那个和扑翼飞机一样往往被人们看作是空想设计的圆形“坦克”是否有所原本,又是否启發了同时代的人们制造相似的战具一直到17世纪还有战车的零星使用记录。

(17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时期最常见的战车形制请注意其上嘚木制防盾和小炮(现代线图))

( 神圣活吗帝国军队的双层战车,其中可以容纳好几个火枪手向外射击它令人想起了达芬奇的“坦克”(德意志木刻

(佩罗德.瓦纳罗设计的双轮战车,试图结合火力、防御、和冲击力但他和其它奇巧古怪的发明一样,它仅仅是昙花一现未见其容(16世纪早期的手抄本))

奇怪的是,战车及其战术在欧洲并没有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长矛方阵兴起后即逐渐衰落,但在传出歐洲之后却受到相当程度的欢迎奥斯曼土耳其人从来没有试图学习欧洲邻居们青睐的长矛方阵,但却采用了匈牙利人原本用来对付他们嘚战车土耳其佣兵后来更将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1526年发生在印度的帕尼帕特战役(Panipat)中即有战车的登场亮相有人甚至说戚继光编练的車营和偏厢车也是如此循线传人中国的,这从时间上看还算合理(戚继光《练兵实纪》一书写于1568年)同一时期有不少先进的西方军事装備传入中国,偏厢车和西方的战车也的确有几分相像但是考虑到此种战术在中国传统兵法中屡见不鲜,说戚继光是承自前人比说他是舍菦求远学洋和尚念经的说法要令人信服得多

1530年6月10日慕尼黑阅兵式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步兵方阵,这是他们刚刚在意大利战争Φ学会奖火枪手排列在长矛方阵两边注意方阵边上的管风琴炮,这列小炮当时常被用来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德意志木刻))

对欧洲囚来说,战车的主要缺点在于机动性不足车堡几乎是完全不能移动的,其他轮式车辆在战场上的运动能力也非常有限同样道理,野战笁事得在战役开始前费时费力地挖好并就此固定在一个区域只有当统帅!能够以高超的战略和战术技巧引诱德意志骑士和瑞士佣兵这样嘚骄兵悍将对这个区域发动正面进攻时,躲藏在战车或工事中的射手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更大限度地挖掘为數越来越多的火枪手的潜力自然有人想到了让防御能力很强,又可以在战场上机动的长矛方阵为火枪手提供理想的庇护之所另一方面,旧时将火枪手作为散兵使用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战斗开始就很难对四散的士兵继续进行指挥控制,因此在强调阵型作用的大趋势下人們逐渐开始将火枪手编组成正规队列,并让他们依附在长矛方阵四周这样一来,不仅火枪手在敌近战兵种的攻击下受到长矛手的保护長矛手同样也在敌人越来越多的火枪面前得到了己方火枪手火力的直接保护。

西班牙步兵的典型作战队形1.为长矛方阵,注意其四周的士官4.火枪手阵2紧靠在方阵两翼其余的则排成4个角阵3.正方形长矛方阵的规模为58行25列,火枪手则为25X4+12X12X4二者比例约为21(笔者自绘))

这一做法不僅改变了火枪手的作战形式,同时也使得长矛方阵本身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火枪手要想得到庇护就必须躲在长矛所及的范围之内,而矛的長度有限其空间通常只能容得下12排人,挤入过多的火枪手会严重妨碍长矛作战有时更会招致灾难性的后果。据记载在尼德兰战争中缯有一个方阵因为四边挤满了火枪手而无法将长矛放平结果被敌军骑兵轻易杀人阵中,全阵溃灭所以单位边长的长矛方阵所能掩护的吙枪手数是一定的,再明显不过如果长矛手总数一定,那么单个方阵的规模越大其总的侧边长度就越短,能够掩护的火枪手数也就越尐旧日瑞士人那样的大型方阵也就因此而过时了。有些理论家设计出了各种十字形、星形、八角形的长矛队形以增加侧边长度这些当嘫都是毫无实用性可言的纸上空谈,现实中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废弃大型方阵并将其拆分成数个小方阵西班牙人是这一时期步兵战术發展的领头羊,他们将火枪一长矛的混合阵型和行政上的编制单位结合起来建立了所谓的“大方阵”(Tercio)。尽管中文定译如此实际上夶方阵的规模通常比瑞士和德意志方阵更小,数目则更多

西班牙人后来进一步减小了其战场阵型的规模,大方阵仅作为行政单位存在實战中将大方阵下属的数个连合起来组成战斗阵型。如此一来对数目较多的方阵就有可能进行比瑞士人三个大阵野猪冲锋更为复杂多样嘚战役部署。最常采用的办法是将大方阵排成交错的两条战线如果你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那就去下一盘国际象棋吧第二线的方阵掩護着第一线方阵的侧翼,正如国际象棋中后方的兵以“斜吃”保护前方的兵不受攻击一样反过来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国际象棋里的兵只能斜着吃子,那么现在应该已经从旧日战场真实的规律中找到答案了随着战役的进行,第二线的方阵会视具体形势需要前进到一线方阵の间的空隙中支援压力过重的友军或者打击已经濒临崩溃的敌人。

时人对火枪手队形的最佳选择进行了许多探讨但在实战中基本只使鼡两种,一种叫做袖阵另一种叫做角阵,两者有时同时出现有时则只排出其中之一。袖阵是最简单基础的火枪队形由紧靠在长矛方陣两侧或四周的一到两列火枪手组成,他们是大方阵直接的火力来源尤其在防卫阵型侧翼时最为重要,相应也最直接地受到方阵中长矛嘚保卫因此西班牙人又将它称作“卫阵”(garnison)。角阵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它是由一定数量,通常为100人上下的火枪手排成的小型方阵部署在长矛方阵的角上,有时四个角均带一个有时则只部署前面的两个。角阵的本意是让整个阵型变成一座“人肉棱堡”阵中的火枪手既可以对射程范围内的任何目标开火,也可以对靠近长矛主阵战线的敌人进行侧射但是显然这里有一个问题:筑城工事是不怕火炮霰弹嘚轰击的,相邻棱堡尽可以放心大胆地对敌人进行侧射;可是方阵不同于城墙它并非砖块垒成而是由士兵排成,为了避免误伤己军角陣的侧射价值必然十分有限。何况这样形状的一个混合阵型也会降低整个队形的机动能力因此在实战中,角阵往往被派离主阵一段距离采用近似散兵的队形对敌射击,遭到直接进攻时再撤回主阵有时也会安排一些戟手或剑盾手之类的近战士兵保护来不及撤回的角阵火槍手。角阵在西班牙人那里也叫做“袖阵”(manga)有时会引起名称上的混淆。

(班牙步兵典型的战役部署5个方阵像国际象棋中的兵阵一樣交错排列互相掩护,第一线的方阵将两个角阵派出散开作战注意方阵之间提供火力支援的管风琴炮。这五个方阵的总人数与上面瑞士囚的3个大型方阵一样均为1万人)

矛盾相长如果说旧时置办不起昂贵铠甲的士兵穿着填实棉花、麻絮和零散铁片的紧身衣就可以防护相当蔀分冷兵器攻击的话,那么要想对付火枪就非得靠更结实的钢铁铠甲不可了战场上火绳枪的改进和普及极大刺激了普通士兵对护身铠甲嘚需求。有鉴于此欧洲各大制甲工业重镇在进入16世纪后开始大批量生产数以千计的所谓“军用铠甲”(munition armour),相比骑士们的全身甲胄这些简化了结构和工艺的铠甲非常便宜,使得许多不那么富裕的士兵都有能力购买或从军队那儿领到虽然在质量上无法与骑士那些经过复雜热处理工序的钢甲相比,但通过牺牲重量上的优势增加厚度这些铠甲也也足以在要害部位挡下火枪中远距离的射击,即使被弹丸穿透吔有很大机会将原本可以致命的重创化为能够愈合的轻伤到了1 6世纪中叶,大部分长矛手都装备上了这类廉价铠甲

(16世纪一座制甲工坊嘚抛光车间,前景左边的圆盘连接着地板下方的水车为一列抛光机提供动力,将锤子敲打出来的粗糙不平盔甲抛光磨亮炼铁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类机械的出现使得铠甲武备的大规模制造成为了可能。(铜版画弗兰德斯画家施特拉达作))

(一副16世纪典型的“军用铠甲”,产自德意志地区为了方便大规模制造,它的结构和工艺都经过了相当程度的简化当我们讲到骑士和他们的铠甲时才会接触到欧洲制甲业真正的杰作。(温切斯特博物馆藏实拍照片))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火绳枪的威力有时就显得不那么足够,于是大约在16世纪20年代又出現了重型火绳枪承以毒虫猛禽命名火器的传统叫做“穆斯卡特”,原意是“雀鹰”重型火绳枪实在算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技术创新,咜不过是受之前守城用的大型枪械启发将普通火绳枪放大并支在一根叉架上发射罢了。这种枪和它的叉架是沉重累赘的负担使用它的壵兵因不堪重负而不愿再披甲戴盔,在行军中有时还要将其放在车上运输发射时的强大后坐力也常让射手苦不堪言。它的射速和精准度嘟基本和普通火绳枪一样射程由于精度的限制也进步不多,唯独威力却要高出一截尤其是可在近距离内击穿一切铠甲的能力受到相当嘚重视。重型火绳枪展示了火器在与铠甲的矛盾之争中更大的潜力但它并没有取代过普通火绳枪的地位,一份16世纪70年代在尼德兰作战的覀班牙军队的统计清单显示一个大方阵有360名重型火枪手和1000名普通火绳枪手另一份1571年清单中4个大方阵50个连一共只有596名重型火枪手,但却有1577囚使用普通火绳枪;两者比例都接近1:3后者占到了绝大多数。17世纪铠甲衰落后重型火枪也重新回归到了较小的尺寸,进一步又废弃了叉架仅有其名称继续保留了下来,嗣后几乎所有的滑膛前装长枪不论轻重都被叫做“穆斯卡特”,这可能也是后人往往过于看重它在这┅时期战争中作用的原因之一

(一种必须架在木架上才能发射的大型火枪,由两人操作多用于攻守城池。1520年出现的重型火绳枪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但轻便到可以由单个士兵在野战中使用。(马克西米连一世军械库目录的插图))

不过必须考虑的一点是到了16世纪下半叶大规模的会战变得非常稀少,围城战和小规模的冲突成为当时战争中最常见的形式而重型火绳枪笨拙的缺点在围城战中就没那么显著了。不仅如此这种形式的战争必然更加需要火枪这样的射击武器而降低了长矛方阵的重要性,因此火枪手在这一时期军队中的比例极夶地增加了16世纪初,各国军队中持火枪弓弩等射击武器的士兵与持矛戟等近战武器士兵的比例仅约为1:101526年,弗伦兹贝格的德意志佣兵中這个比例约为1:8该世纪50年代的施马卡登战争中增加到三分之一,黑森的菲利普军中更达到了1:2多米尼科·莫罗(Dominico 0年记述当时火枪手数量一般为长矛手的二分之一。1588年海军上将杜克(Adr.Duyk)统计军中火枪手与长矛手的比例为3:2火枪手历史性地首次超出。不仅如此连火枪手领取的薪饷也开始高出长矛手一头。长矛方阵的推进在这个世纪初还左右着战斗的胜负到了此时反而变成专事保护火枪手的配角,后者成为了叱咤风云的战场主力

尼德兰:莫里斯改革和线式战术的开端

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全盛时期的耀眼光芒被尼德兰的冷雨和泥浆投上了一抹揮之不去的阴影自该世纪60年代始,由于经济、信仰、文化上的一系列矛盾尼德兰诸省爆发革命,推举奥伦治的“沉默者”威廉为领袖並脱离了西班牙宗主联合省的军队与前来镇压的西班牙军展开了一系列战斗,和中国抗日战争有几分相似在战争的头20年中这支拼凑而荿的雇佣军根本不是身经百战的西班牙人对手,而沉默者威廉尽管是位不错的政治领袖但在军事上却缺少才能。联合省之所以没有在这些日子里遭到全境沦陷的命运靠的不是正规军队在野战中抵挡住对方的攻势,而是靠一系列的筑垒城市和要塞糟糕的天气和民众的反忼以及外国的干涉拖住了西班牙人进一步入侵的脚步。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幸运的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这时将他的矛头转向了英国,并苴在1588年无敌舰队灾难性的损失中元气大伤这样在尼德兰地区就形成了无力继续进攻的西班牙军在南,而处于防御地位的联合省在北的对峙局面其时沉默者威廉已经遇刺身亡,但他的儿子拿骚的莫里斯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他没有放过这个喘息良机,在10年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莫里斯将一支战力上不输西班牙人但却代表了更先进战斗力发展方向的军队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在这过程中对整個欧洲军事思想与制度的进步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莫里斯的成就并不仅仅归于他一个人而应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应该提到的是马基雅维利和他的《兵法》在向一代学人们传播推动复古改革的思潮中居功至伟。1575年沉默者威廉为表彰莱顿城嘚英勇抗战而给该城建立了一所大学该大学很快吸引了许多当时的著名学者,其中就包括朱斯特·李普斯(Justus Romana)一书在这两部作品中都鈳以看得出马基雅维利的影响。尽管其宗旨主要是学术研究而非实际运用但李普斯也写道,“能将罗马兵法运用于当今者可以统治世界”同样是在1595年,意大利学者弗朗西斯科·帕特里齐(Francesco Patrizi)出版了他的《军事学之平行现象》(Military Parallels)这是一本专门研究如何将古典时代的军倳学问运用到当时的战争实践中去的专著。这些书籍都在理论思想上对莫里斯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莫里斯亲王最重要的助手和同伴是他本人的表兄拿骚的威廉·路易,威廉·路易甚至比莫里斯更加着迷于复古改革,也更倾向于理想化一些兄弟二人不仅在公事上往来甚多,而且私人关系也十分亲密他们之间的大量信件都保存至今,为军史学家提供了许多细节信息令我们得以一窥莫里斯妀革滥觞、发展、成熟的详细过程。

莫里斯所处的环境和相应的做法都与马基雅维利有着很大的不同他并不是一位只需要提出建议或者艹案的顾问,而是一支军队的实际统帅和一方民众的唯一希望所以他不能也不会像马基雅维利那样陷入纯粹的理想主义,要将旧有的军淛完全推翻再按几本古典兵书噼里啪啦重建一套全新的东西出来。莫里斯和他的助手首先对文献来源进行了慎重的选择不少古典作家茬军事方面是门外汉,他们对细节的记述往往非常模糊而令人迷惑比如李维《罗马史》中记述的步兵中队战术历史学家们到今天都还没囿完全搞清楚。莫里斯和威廉·路易两人主要研读的古典兵书是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的《战术》(Tacitica18世纪的军事批评家利涅亲王(Le Prince deLigne)曾經将利奥与腓特烈大帝相提并论,而且认为他比恺撒更当得起古之名将的头衔《战术》受到2世纪罗马军事作家艾利安(Aelianus Tacticus,与《亚历山大遠征记》的作者阿里安Arrian还有另一位罗马作家克劳狄·艾利安都不是一个人)《希腊战术五十四章》一书的部分影响艾利安这部书也同样得箌莫里斯和威廉·路易的青睐。

但是,即使是利奥六世的著作也是近千年前写成的那时候的战争形式和16世纪有着极大的不同。要从浩如煙海的文献遗产中寻找可用于当代战争的真金白银就必须对自己时代的实际情况有着非常深刻了解,这一点也只有处在莫里斯这样地位嘚改革者才能够做到他的各项改革措施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真正的严肃研究每一条可用的办法都要在提出后经过秘书、顾问囷麾下将领的讨论,用锡兵在桌面上排成相应队形以推演其可行性(小比例模型爱好者对此应该感到万分骄傲)然后才让士兵进行实际操练并最终决定是否采用。为了探究到底应该给步兵装备长矛还是剑与盾的问题莫里斯还曾于1595年进行过一次实验,真可谓是“纸上得来終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莫里斯改革的高明之处并不仅止于此、有些东西尽管非常有用但不过是零敲碎打的小小窍门,比如莫里斯兄弟在古典文献的启发下制定了一整套口令并指明了正确的发音原则,需要强调的单词必须放在前面并刻意拖长这样队列中的士兵才能在各种喧嚣的环境下有一个反应时间并且听得更清楚。我们今天仍然说“向右——转!”(英语:Right---Face!)而不说“右转!”或者“转向——祐!’’就是从这里来的莫里斯真正让人佩服的是他不仅看到了具体而微的细节,而且高瞻远瞩地紧紧抓住了马基雅维利等前人所没有偅视的一项古典时代精神——纪律并将它作为其他改革措施的目标和前提。

为了把纪律之树深深植入军队的每一寸土壤中就需要更多哽严格的训练作为水肥去浇灌。瑞士人、德意志和西班牙人当然也进行训练不同的是在他们那里一旦士兵能满足方阵作战的要求,训练吔就到此为止了可是莫里斯的训练不仅仅是为了保持阵型或者熟练武器的操作,更是为了让士兵达到本能听从命令的境界是纪律这一朂高要求的体现和保证,这也是为什么在密集队形已经淡出战场上百年之久的今天队列操练仍然是每一个现代士兵所必修的基础课目之原因。

对训练的重视同时提出了对一部训练手册的需求威廉·路易在他1594128日写给莫里斯的信中阐述了他新近构思的一套火枪操法,并說这是他在阅读艾利安著作时受书中对古典时代战士如何投掷标枪和石头的记述启发而想出来的,亲王非常重视责成威廉·路易的另一位表兄约翰在他构思的基础上加以扩充,编写成一部完整的战术操典这就是军事史上著名的莫里斯操典。1597年一位颇有名气的荷兰画家雅各布·德·盖恩(Jacob deGheyn)受托为其配上了一百多幅明晰优美的图版将每一个分解动作清楚直接地表现出来,这部插图操典的武器操法部分于1607姩正式出版成书并很快传播到其他国家影响深远,今天队列条令中的操枪动作很多都可以追溯到这里莫里斯操典的出现对火枪手意义尤其重大,因为火绳枪特别是带又架重型火绳枪的操作极为繁琐,而且燃烧的火绳对浑身挂满火药的士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安全隐患┅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该操典分别将普通火绳枪和重型火绳枪从行进状态到发射过后再到装填完毕的整个过程分解成43个动作軍中根据这些动作进行训练,直至士兵熟练到能机械式地迅速完成为止这不但使火枪手的射速得到了提高,也降低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同时动作的统一、操作时间的趋同方才使得线式战术时代威力强大的火枪齐射有可能出现。

莫里斯操典所配的彩色图版左为重型火绳槍手,右为普通火绳枪手注意前者胸前所挂的弹药筒。由于负担沉重他们不像普通火绳枪手那样戴着铁盔。(水彩画雅各布·德·盖恩作于1597年))

莫里斯操典中的武器操作法部分。分别是火绳枪手42步动作中的第1步“枪上肩”第11步“发射”和第26步“推弹入膛”;重型吙绳枪手43步动作中的第1步“枪上肩”,第12步“发射”和第28步“抽推弹杆”以及长矛手32步动作中的第1步“持毛正立”第11步“矛上肩”和第14步“端毛刺杀”,今天的许多基本操作枪动作都可以追溯到莫里斯操典(1607年公开出版操典的插图))(此图是上传POCO漏掉了,UP就用本地上傳了现在看起很模糊,不知实际会怎样)

纪律的培养不是请客吃饭它除了要求长期严格的训练外,还需要更多更强的权威力量瑞士囚军中奉行所谓民主而厌恶权威,他们的方阵行列中甚至完全没有士官的存在在16世纪的大多数军队例如德意志佣兵中,每个连约300400人有包括连队长、副官、督察、高级士官和下级士官在内的近20名指挥员他们既是战斗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往往要身披重甲,手执长戟身先士卒。与此相反莫里斯命令他的军官不得卷入无谓的战斗而把精力集中在指挥手下士兵作战上面,并在将每个连的人数降到100人咗右的同时保持军官和士官人数大体不变这样就等于将他们的比重提高到了原来的34倍。军官越多就能在战场上更有效地控制士兵,岼时则能更严格地约束部队遵守军纪而严明的军纪是在本国友好土地上长期作战所必须的。在攻占德夫泽尔(Delfzyl)时莫里斯军中的一名壵兵偷了一顶帽子,另一人偷了一把匕首结果全被莫里斯下令处以绞刑。在围攻于尔斯特(Hulst)时另一名士兵因抢劫妇女而被当众枪毙。莫里斯军队的风纪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一位威尼斯大使后来汇报说,尼德兰的城市为让军队驻守在自己那里而互相争执城内居囻抢着要为士兵们提供食宿,甚至放心地让他们的女眷与士兵单独相处这些在以前,在其他军队那里是根本不可想象的莫里斯的军队荿了那个时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鱼水情深的子弟兵。

但是这些进步并非是免费到手的午餐军官的薪饷远高于士兵,军官和士官的數目翻了好几番就意味着所需的开支也将大大增加在莫里斯的一个连队里军官们所领的薪饷几乎和该连剩下所有士兵加起来的薪饷一样哆。另一方面莫里斯的士兵仍然都是从国内外各地招募来的佣兵,也没有支部建在连上之类先进发达的思想政治工作人的天性决定了怹们不会喜欢上严明的军纪和辛苦的训练,为吸引士兵参军并让他们情愿接受约束又必须提高普通士兵的薪饷数额。为了平衡这一点莫里斯采取精兵政策缩减军队规模,仅保持一支为数仅1万余人但拥有强战斗力的军队将总的开支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同时联合渻欣欣向荣的工商业也为莫里斯提供了足够数额的金钱,使他能够稳定按时地给军队发饷由于收入有所保障,士兵都愿意长期呆在军中于是又进一步巩固了不懈训练的成果,也使得莫里斯的军队具有了常备军的某些要素这些都与往往雇佣多达为数4-5万的士兵但却欠饷成癖,时常发生哗变的西班牙军队形成鲜明对比

士兵薪饷的增加还带来一项极为重要的优势。我们上面已经多次提到16世纪下半叶开始大嘚会战变得非常罕见,围城是战争最常见的形式因此作战双方都不可避免要更多地建造各种工事。德意志和西班牙军队中的佣兵们传统仩对此类体力劳动深恶痛绝认为这有损他们的“军人风度”,多数情况下统帅们不得不另外雇用或强征民工进行挖掘建筑工作但莫里斯的士兵就不一样,严明的军纪和较高的报酬使得他们认为当兵干活是理所应当的事这样就使得莫里斯有可能复古罗马人对军事工程重偠性的强调。他利用驳船沿河运输木栅土包等筑垒材料能在敌人面前迅速从容地建立起借以依托的工事,坚墙固垒不仅在防御时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在攻城中用处甚至更大。1592年围攻施丁威克时莫里斯的军队将一系列壕沟一直挖到城墙脚下,西班牙人在城头上叫骂着说他們和贱民一样挖泥运土是自降身份但士兵们毫不为之所动,最后他们在墙下挖掘地道埋设了火药炸开破口攻占该城。1593年围攻基尔特累頓堡(Geertruidenberg)时莫里斯建立了一内一外两道极为坚固的环形防线,内环围住城市外环防御援军。西班牙统帅曼斯菲尔德带着9000援军前来解围時发现根本无法攻击这样的防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该城投降。威廉·路易在战后给莫里斯的信中将这次胜利称为“第二次亚莱西亚之战(恺撒决定性击败高卢人的围城战役)”,诚然如他所说这是古典时代的伟大复活。

在会战的战场上严格的训练加上高效的指挥也使得莫里斯的军队能采用新的队形编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战术要求。这时的火枪手已经是战场上的不二主力其数量到16世纪末已经达到了长矛掱的2倍之多,这么多的火枪手已经不可能再按照老办法成一两排躲藏在伸出的长矛之间了另一方面,长矛方阵也不复需要像瑞士人那样迅速推进乃至冲锋陷阵因此他们的队形可以变得更加宽浅,数十行纵深的方阵变为了10行到了后来甚至减少到56行,这样用较少的长矛掱就可以组成同样宽度的正面也使得西班牙人的两条战线有可能进一步延展为罗马人使用过的三线部署,当然这里可没有青年兵主力兵咾年兵的区别

火枪手同样组成510行纵深的队形排列在长矛阵的附近,但并不是紧紧地依靠着他们而是像西班牙人的角阵那样视具体形勢移动到需要的位置上,例如前进到长矛阵前方进行射击或者派出小队散兵。当遇到敌方的突击时火枪手也不再直接跑进长矛中间去尋求庇护,而是撤回到长矛阵的后方让第二条战线的长矛阵上前堵住缺口组成坚实的防线。在射击时火枪手采用操典上规定的“反向運动”战术,即前排射击完毕后转回最后一排装填后排前进射击,如此往复这也是上文提到过的威廉·路易的最初构思。尽管人们常常提起它使得火力的持续性得到保证云云,但实际上类似的轮流射击在火枪手仍成散兵作战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西班牙人的角阵也常常使用这种方法,在火力上并不存在多大区别,只不过莫里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士兵能以新的宽队列持续地使用这种技术射击,因而得到了哽大的优势他们迈出了从方阵时代到线式战列时代的第一步。

不过莫里斯的阵型基本是防御性的,宽而浅的队形在进攻时比较难以保歭另外浅纵深也使得它的侧翼比较脆弱,需要己方的骑兵或者地形掩护因此在一开始这些革新遭到了很多人的怀疑和反对,其中还包括莫里斯早年的军事启蒙人霍亨洛赫伯爵(Hohenlohe)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1597年蒂伦豪特之战莫里斯依靠麾下骑兵的出色发挥首次挫败了西班牙人嘚锐气,160072日的纽波特之战(Nieuport)是莫里斯和他的改革所接受的最大规模考验在右翼骑兵将西班牙骑兵逐出战场,左翼靠海获得保护的囿利情况下联合省的步兵经过艰苦战斗,最终在正面击败了西班牙军队此前所向披靡的精华——老兵大方阵莫里斯的三线部署发挥出叻明显的优势,彻底证明了他战术改革的成功

莫里斯在其整个军事生涯中仅仅经历了两次会战(当然两次他都取得胜利),因此他更多哋被看作一位杰出的改革者而非伟大的将军他的改革成果一方面通过在联合省军队中服役的外国人传播到欧洲各地,另一方面也通过向伖好国家直接派员交流传授给其他将领与统帅这其中就包括北欧尚武的新教国家瑞典。瑞典国王从联合省聘请了一位顾问并让他担当年方10多岁王子的军事启蒙讲师这位年轻王子的名字叫做古斯塔夫·阿道夫,后来成为西方历史上名垂千古的大将之一。古斯塔夫进一步继承發展了莫里斯的改革成就,并带着改革练就的军队走向血雨腥风的三十年战争接受火与剑的重重试炼,开创了欧洲军事史上新的篇章當然,那又将是另一个故事里所要讲述的内容了

(里斯的步兵阵型(上方)和战役部署(下方)。这里长矛方阵和排在其两翼的火枪手陣均为30行10列但不同的间隔使两者有所区别,注意阵型四周比西班牙人更多的士官在战役中,小阵通常部署为三线注意第一线中央2个尛阵的火枪手被派到前方,二两翼2个小阵的火枪手则躲藏在长矛阵后面第二线的长矛手可以视情况需要上千堵住缺口。这里12个小阵的总囚数仍然是1万人左右长矛手与火枪手的比例减小到1:2.与上文中的瑞士和西班牙人相比,不难看出步兵的阵型与部署在整个16世纪产生了多麼大的变化)

士兵的薪饷和君王的钱库

雇佣兵大多是战斗力很强的职业士兵,其中也不乏视死如归的勇士但是他们索求酬劳的胃口也楿应地十分巨大,有时则简直要钱到了无赖的地步在纳瓦拉战争中有次法军围攻一座要塞并已经轰开破口,法军最著名的骑士英雄贝亚爾要求一队德意志佣兵攻击该破口那队佣兵却要求他立即承诺当月双倍付饷,恼怒的贝亚尔命令另一队法国兵攻占了要塞但不依不饶嘚德意志佣兵借口他们已经进入攻击位置,继续向贝亚尔讨要那份钱财!为了金钱佣兵们甚至不怎么在乎信仰从小亚细亚一直到北非,穆斯林君王的军队中有成千上万的欧洲佣兵上帝?金灿灿的第纳尔、弗洛林、杜卡特才是上帝

糟糕的是,财政窘迫的国王们迫于战争嘚压力却又经常雇佣超出自己承受限度规模的军队。16世纪70年代在尼德兰作战的西班牙军队往往仅步兵就有5万人之多如果每月都足额付餉,仅仅一支军队中的步兵每年所需的薪饷就达到了惊人的250余万杜卡特!当时的250万杜卡特是什么概念呢1571年全西班牙的财政年入不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战法国士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